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NO的性质 | 第13页 |
·NO在植物体内的来源 | 第13-17页 |
·NO合酶(NOS)途径 | 第14-15页 |
·硝酸还原酶(NR)途径 | 第15-16页 |
·非酶促反应途径 | 第16-17页 |
·NO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 第17-19页 |
·NO对植物根系伸长的影响 | 第17页 |
·NO对植物不定根的影响 | 第17-18页 |
·NO对植物侧根的影响 | 第18-19页 |
·NO对植物根毛的影响 | 第19页 |
·NO在植物根系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的信号转导 | 第19-20页 |
·NO依赖于cGMP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20页 |
·NO不依赖于cGMP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20页 |
·植物对NO_3~-的吸收及影响NO_3~-利用的主要因素 | 第20-21页 |
·NO_3~-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21-22页 |
·植物根系对外界低浓度NO_3~-环境的响应 | 第21-22页 |
·NO_3~-对刺激植物侧根生长发育 | 第22页 |
·NO_3~-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可能机制 | 第22-24页 |
·NO_3~-的营养作用 | 第22-23页 |
·NO_3~-与植株内源激素IAA | 第23页 |
·NO_3~-的信号作用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增NO_3~-营养对水稻苗期种子根生长的影响 | 第27-35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植株培养 | 第28-2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不同硝响应型水稻种子根根毛的影响 | 第29-32页 |
·不同氮素形态处理对不同硝响应型水稻侧根的影响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不同氮形态处理两种水稻根中NO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 第35-43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植株培养 | 第36页 |
·同源性比较 | 第36页 |
·引物设计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不同氮形态水稻种子根中NO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不同氮形态水稻种子根中NO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外源处理对水稻侧根生长的影响 | 第43-49页 |
·引言 | 第4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植株培养 | 第4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NO供体SNP浓度筛选 | 第44-45页 |
·外源处理侧根变化 | 第45-46页 |
·外源处理内源NO变化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不同氮形态处理对不同硝响应型水稻NR活性和NR突变体侧根密度的影响 | 第49-53页 |
·引言 | 第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植株培养 | 第50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不同氮形态处理下NR的差异 | 第50-51页 |
·不同氮形态处理下侧根密度差异 | 第51-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全文结论 | 第65-67页 |
创新点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