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背景 | 第13-23页 |
| ·环境污染问题 | 第13-14页 |
| ·印染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其危害 | 第14页 |
| ·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煤系高岭土综述 | 第14-18页 |
| ·煤系高岭土的来源、性质及环境危害 | 第14-16页 |
| ·煤系高岭土的利用现状 | 第16-17页 |
| ·煤系高岭土的改性工艺 | 第17-18页 |
| ·表面改性方法 | 第17页 |
| ·煅烧改性方法 | 第17页 |
| ·酸改性方法 | 第17-18页 |
| ·碱改性方法 | 第18页 |
| ·改性煤系高岭土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页 |
| ·纳米TiO_2综述 | 第18-19页 |
| ·TiO_2的性质 | 第18页 |
| ·纳米TiO_2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TiO_2纳米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9页 |
| ·复合材料 | 第19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 第二章 TiO_2/改性煤系高岭土纳米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23-32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4-25页 |
| ·改性煤系高岭土的制备 | 第24-25页 |
| ·TiO_2/改性煤系高岭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5页 |
| ·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 | 第25页 |
| ·晶粒大小计算 | 第25页 |
| ·样品的表征 | 第25-2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 ·煤系高岭土的改性结果与改性机理讨论 | 第26-27页 |
| ·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28页 |
| ·样品的N2吸附-脱附曲线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28-30页 |
| ·样品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TiO_2/改性煤系高岭土纳米复合物对阴离子型染料的吸附 | 第32-54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32-34页 |
| ·实验设备 | 第32-33页 |
| ·实验试剂 | 第33页 |
| ·染料的介绍 | 第33-34页 |
| ·吸附性能测试实验 | 第34-35页 |
| ·染料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4-35页 |
| ·吸附速率实验 | 第35页 |
|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5页 |
|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35页 |
| ·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 | 第35页 |
| ·吸附率与吸附量的计算 | 第35-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52页 |
| ·几种吸附剂对刚果红(CR)的吸附 | 第37-44页 |
| ·几种吸附剂对直接耐酸大红(4BS)和弱酸性深蓝(5R)的吸附 | 第44-52页 |
| ·染料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4-45页 |
| ·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 第45-48页 |
| ·染料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49-52页 |
| ·再生吸附实验 | 第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TiO_2/改性煤系高岭土复合物对阳离子型染料的吸附 | 第54-66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54-55页 |
| ·实验设备 | 第54-55页 |
|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 ·染料的介绍 | 第55页 |
| ·次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测试实验 | 第55-56页 |
| ·次甲基蓝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5-56页 |
|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56页 |
| ·吸附速率实验 | 第56页 |
| ·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56页 |
| ·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 | 第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 ·次甲基蓝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6-57页 |
| ·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吸附速率探究 | 第58-62页 |
| ·染料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62-64页 |
| ·再生吸附实验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