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2. 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主要衰减作用及氧化还原分带 | 第25-33页 |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成分及其污染地下水特点 | 第25-28页 |
·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成分 | 第25-27页 |
·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的特征 | 第27-28页 |
·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主要衰减作用 | 第28-29页 |
·稀释作用 | 第28页 |
·吸附与离子交换作用 | 第28-29页 |
·生物作用 | 第29页 |
·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 | 第29-33页 |
3. 构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技术 | 第33-39页 |
·确定敏感因子 | 第33-34页 |
·建立基于特征区表征的量化方法 | 第34-35页 |
·计算敏感因子权重 | 第35-37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36页 |
·变异系数法 | 第36-37页 |
·组合权重法 | 第37页 |
·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4. 示例分析 | 第39-57页 |
·调查对象的确定 | 第39页 |
·基本情况 | 第39-45页 |
·地理位置 | 第39-40页 |
·地形地貌与气象特征 | 第40-41页 |
·周围敏感点信息 | 第41页 |
·水文地质勘察 | 第41-43页 |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第43-45页 |
·研究区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 | 第45-56页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45-49页 |
·垃圾填埋场氧化还原特征区分布 | 第49-55页 |
·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建议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