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关键词界定 | 第9页 |
·巫文化 | 第9页 |
·视觉表征 | 第9页 |
·江碧波简介 | 第9-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与江碧波相关的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与江碧波相关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江碧波巫文化研究的缘起和视角 | 第13-15页 |
·问题提出 | 第15页 |
·研究价值 | 第15-16页 |
·巫文化的视觉符号挖掘对当下的意义和价值 | 第15-16页 |
·用艺术的方式将巫文化视觉符号进行再创造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16页 |
·田野考察法 | 第16页 |
·访谈法 | 第16页 |
·案例分析法 | 第16-17页 |
2 江碧波巫文化作品创作视角 | 第17-24页 |
·生命形态的审美化关照 | 第17-20页 |
·浪漫神秘的巫文化思维方式关照 | 第20-24页 |
3 江碧波巫文化视觉符号的表征研究 | 第24-46页 |
·诗性智慧——浪漫、系统、严谨的巫人视觉形象 | 第26-37页 |
·巫文化的诗性浪漫与江碧波艺术作品的视觉表征 | 第27-31页 |
·巫文化的系统性与江碧波艺术作品的视觉表征 | 第31-34页 |
·巫文化理性和感性交织的特性与江碧波艺术作品的视觉表征 | 第34-37页 |
·山水之道——巫文化中山水符号属性及江碧波艺术作品的视觉表征 | 第37-43页 |
·巫文化中山石符号属性与江碧波艺术作品的视觉表征 | 第37-40页 |
·巫文化中河水符号属性与江碧波艺术作品的视觉表征 | 第40-43页 |
·同构异构——同一巫文化视觉符号的不同艺术形式及表征 | 第43-46页 |
4 江碧波巫文化视觉符号在现实空间中的表征 | 第46-52页 |
·汉风神谷简介和视觉符号的表征研究 | 第46-50页 |
·汉风神谷环境空间的氛围营造对当下的意义和价值 | 第50-52页 |
5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A:江碧波生平资料梳理 | 第55-59页 |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59-73页 |
附录C:江碧波艺术作品梳理 | 第73-74页 |
附录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