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5页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9-22页 |
·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 第19-20页 |
·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20-21页 |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金属纳米材料的电催化应用 | 第22-25页 |
·无酶葡萄糖检测 | 第22-24页 |
·电化学分解水 | 第24-25页 |
·超疏水和SERS表面 | 第25-30页 |
·仿生超疏水表面 | 第25-28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 | 第28-30页 |
·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 | 第30-32页 |
·本文构思与主要工作 | 第32-35页 |
第二章 具有双电子传递对的氢氧化镍包覆纳米多孔金膜用于超灵敏无酶葡萄糖传感 | 第35-51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6-37页 |
·制备Ni(OH)_2/NPGF电极方法 | 第37-38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Ni(OH)_2/NPGF的制备与表征 | 第38-41页 |
·电催化氧化葡萄糖 | 第41-46页 |
·优化计时电流葡萄糖的施加电势 | 第46-47页 |
·计时电流检测葡萄糖 | 第47页 |
·重复性、稳定性和实际样品检测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一种基于铜包覆纳米多孔金膜涉及双载体调节的超灵敏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 第51-64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2-53页 |
·制备Cu/NPGF电极 | 第53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Cu/NPGF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 第54-57页 |
·循环伏安行为 | 第57-59页 |
·优化施加电势和计时电流检测葡萄糖曲线 | 第59-60页 |
·重复性、稳定性和抗毒化 | 第60-62页 |
·实际样品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电化学表面重建制备钟乳石状铜微柱阵列用于超灵敏无酶葡萄糖检测 | 第64-77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5页 |
·制备铜微柱阵列 | 第65-66页 |
·葡萄糖的电催化和传感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6页 |
·铜微柱阵列的制备机理 | 第66-67页 |
·铜微柱阵列的表征 | 第67-69页 |
·铜微柱阵列上电催化氧化葡萄糖 | 第69-72页 |
·对干扰物和葡萄糖的计时电流响应 | 第72-74页 |
·重复性、稳定性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单步电化学合成铜纳米枝晶修饰石墨烯作为高性能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 第77-91页 |
·引言 | 第77-78页 |
·实验部分 | 第78-8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78-79页 |
·合成氧化石墨烯 | 第79页 |
·制备枝晶铜-石墨烯纳米复合膜 | 第79-80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90页 |
·铜枝晶/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80-83页 |
·葡萄糖在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83-86页 |
·计时电流传感葡萄糖和抗干扰 | 第86-88页 |
·再现性、稳定性和实际样品分析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光滑铜表面电化学形成不同微纳米结构:快速构建SERS基底和超疏水表面 | 第91-102页 |
·引言 | 第91-92页 |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试剂 | 第92页 |
·光滑铜表面上的电化学制备 | 第92-93页 |
·处理铜电极的表面表征 | 第93页 |
·表面润湿性和SERS测试 | 第9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1页 |
·光滑铜表面上的电化学制备机理 | 第93-94页 |
·形貌、结晶相和表面组成 | 第94-97页 |
·润湿性能和超疏水机理 | 第97-100页 |
·吡啶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第100-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七章 镍铁氢氧化物修饰微珊瑚状氧化铜阵列:灵巧制备和高性能氧化分解水 | 第102-115页 |
·引言 | 第102-103页 |
·实验部分 | 第103-104页 |
·试剂 | 第103页 |
·电化学制备微米珊瑚状Cu_xO膜 | 第103页 |
·SILAR法修饰NiFe(OH)_x纳米粒子 | 第103-104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3页 |
·纳米NiFe(OH)_x/微米珊瑚状Cu_xO阵列的形成机理 | 第104-107页 |
·基底对析氧活性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前驱体配比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SILAR法循环次数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传质特性和稳定性 | 第111-112页 |
·阳极材料上析氧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 第112-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八章 气液界面反应与自组装法快速制备纳米硒化镉薄膜用于光电化学析氢 | 第115-126页 |
·引言 | 第1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5-118页 |
·试剂 | 第115-116页 |
·气/液界面反应与组装CdSe薄膜 | 第116-117页 |
·表征 | 第117页 |
·光电化学测试 | 第117-11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25页 |
·表征气液界面反应与组装的CdSe薄膜 | 第118-121页 |
·组装CdSe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 | 第121-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九章 纳米硫化镉敏化气液界面组装二氧化钛薄膜及其增强的光电化学性能 | 第126-138页 |
·引言 | 第126-127页 |
·实验部分 | 第127-128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127页 |
·制备微-纳米多孔TiO_2/CdS薄膜 | 第127-128页 |
·表征 | 第128页 |
·光电化学测试 | 第1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8-137页 |
·形貌与组成 | 第128-131页 |
·光学性质 | 第131页 |
·光电化学特性 | 第131-135页 |
·光电转换效率 | 第135-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164-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