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框架论文

既有框架结构基于体系加固下的Pushover结构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12-14页
     ·既有建筑因设计标准低,跟不上人们的需求第12-13页
     ·地震等灾害造成大量房屋需要鉴定加固第13页
     ·大量既有建筑物使用年限达到了设计使用年限第13-14页
   ·国内外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研究现状第14-19页
     ·国外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发展现状第14-16页
     ·国内框架结构抗震加固的发展现状第16-19页
   ·框架结构体系加固的意义第19页
   ·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目标性能第19-21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框架结构基于构件与基于体系加固方法对比与选用原则第23-43页
   ·基于构件加固方法第23-29页
     ·增大截面加固法第23-24页
     ·外包型钢加固法和粘结钢板加固法第24-26页
     ·粘贴碳纤维等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加固第26-28页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第28-29页
   ·基于体系加固方法第29-32页
     ·增设剪力墙法第29-30页
     ·增设钢支撑法第30-32页
   ·基于构件与基于体系加固工程实例对比第32-40页
     ·工程实例一第32-38页
     ·工程实例二第38-40页
   ·基于构件加固与体系加固的选用原则第40-41页
     ·上述工程案例所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体系加固与构件加固的选用原则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3章 Pushover分析的基本理论与Midas/gen的计算原理第43-55页
   ·Midas/gen软件介绍第43-44页
   ·Pushover理论假定与水平加载模式第44-46页
     ·理论假定第44页
     ·水平侧向加载模式第44-46页
     ·Midas/gen提供了三种侧向力的加载模式第46页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指标第46-51页
     ·目标位移第47-50页
     ·层间位移角第50-51页
     ·塑性铰状态第51页
   ·Pushover分析步骤第51-52页
   ·pushover后处理注意事项第52-53页
     ·性能点获取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体系加固后结构抗震性能的Pushover分析第55-91页
   ·某加固改造工程实例第55-58页
     ·工程概况第55-57页
     ·工程检测鉴定结果第57页
     ·加固方案及设计依据第57-58页
   ·建立结构加固后有限元模型第58-65页
     ·方案一:增设剪力墙第58-63页
     ·方案二:增设斜撑第63-65页
   ·pushover后处理第65-89页
     ·方案一第一次pushover分析第65-70页
     ·方案二第一次pushover分析第70-74页
     ·第二次pushover后期处理第74-78页
     ·罕遇塑性铰的分布与破坏形态第78-85页
     ·加固结构塑性铰出铰顺序第85-88页
     ·增加剪力墙和增加钢支撑各自的优缺点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结论第91-92页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致谢第96-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托换支护模型试验平台的研制与试验分析
下一篇:建筑业技术创新和知识转移中障碍与政府驱动力优选级研究--以BIM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