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周逸平教授的求学经历及治学精神 | 第12-15页 |
·动荡年代,艰难求学 | 第12页 |
·结缘针灸,艰苦奋进 | 第12-13页 |
·严于律己,埋头苦干 | 第13页 |
·言传身教,求真创新 | 第13-14页 |
·周逸平教授与安徽针灸共同成长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周逸平教授学术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渊源 | 第15-19页 |
·周逸平教授学术观点的历史背景 | 第15-16页 |
·周逸平教授学术观点的学术渊源 | 第16-19页 |
·孟昭威教授从事经络研究的探讨 | 第16页 |
·对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启发 | 第16-17页 |
·探索针灸经络研究初获成功 | 第17-19页 |
第三部分 周逸平教授学术观点的本质内涵 | 第19-29页 |
·学术思想的雏形 | 第20-21页 |
·学术观点之一:膀胱经是十二经脉的核心,背俞穴是联系十二经脉的枢纽 | 第20页 |
·实(试)验支撑 | 第20-21页 |
·学术思想的发展 | 第21-24页 |
·学术观点之二:经脉脏腑相关是经络理论的核心 | 第21-22页 |
·实(试)验支撑 | 第22-24页 |
·学术观点的深入 | 第24-29页 |
·学术观点之三:经脉脏腑与脑相关研究是中西医学理论必然的结合点和破口 | 第24-27页 |
·实(试)验支撑 | 第27-29页 |
第四部分 周逸平教授学术思想相关论文引证与评价 | 第29-31页 |
·周逸平教授论文引证 | 第29页 |
·周逸平教授学术思想业界评价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附录 | 第37-53页 |
1.周逸平教授简介 | 第37-38页 |
2.周逸平教授承担课题、研究成果 | 第38-53页 |
综述 | 第53-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