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太阳能采暖与热水供应的可行性研究 | 第15-30页 |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 | 第15-16页 |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能源利用和供暖现状 | 第16-19页 |
·能源储存及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传统采暖方式 | 第18-19页 |
·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况 | 第19-23页 |
·东北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 第19-21页 |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太阳能技术发展障碍 | 第21-23页 |
·东北地区村镇建筑的概况 | 第23-25页 |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建筑热负荷计算 | 第25-29页 |
·室内外采暖计算参数 | 第25-26页 |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及环路划分 | 第26-27页 |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建筑热负荷计算 | 第27-28页 |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太阳能系统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太阳能系统方案设计 | 第30-65页 |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形式及采暖末端选择 | 第30-32页 |
·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 | 第30-32页 |
·太阳能采暖末端选择 | 第32页 |
·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 | 第32-48页 |
·太阳能集热器形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集热器安装倾角和方位角的确定 | 第34-40页 |
·太阳能集热器的前后排间距 | 第40-41页 |
·太阳能集热器的连接形式 | 第41-43页 |
·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位置 | 第43-46页 |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的确定 | 第46-48页 |
·太阳能系统水箱的设计 | 第48-55页 |
·储热水箱的分类和比较 | 第48-50页 |
·太阳能系统水箱容积计算 | 第50-53页 |
·太阳能系统水箱保温设计 | 第53-55页 |
·辅助热源设计 | 第55-62页 |
·辅助加热设备形式的选择 | 第55-57页 |
·辅助热源的经济性评价 | 第57-58页 |
·辅助热源位置的设置 | 第58-59页 |
·辅助热源加热设备功率的计算 | 第59-62页 |
·管路设计 | 第62-64页 |
·太阳能集热系统管路直径的确定 | 第62-63页 |
·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泵选型 | 第63-64页 |
·管路保温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东北地区村镇住宅太阳能系统安全运行设计 | 第65-75页 |
·系统防冻设计 | 第65-68页 |
·常用的防冻措施 | 第65-67页 |
·电伴热防冻 | 第67-68页 |
·与建筑相结合的防冻措施 | 第68页 |
·系统防过热设计 | 第68-72页 |
·东北地区太阳能联合系统过热程度 | 第69-70页 |
·防过热措施 | 第70-72页 |
·自动控制系统 | 第72-74页 |
·集热循环控制 | 第72-73页 |
·辅助热源控制 | 第73-74页 |
·防冻及防过热控制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东北地区典型村镇住宅太阳能系统设计 | 第75-85页 |
·典型村镇住宅的概况 | 第75-76页 |
·典型村镇住宅太阳能系统设计 | 第76-81页 |
·太阳能系统形式 | 第76-77页 |
·系统参数 | 第77-78页 |
·设备选型 | 第78-80页 |
·系统运行控制 | 第80-81页 |
·系统经济及生态效益简单分析 | 第8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