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中国大学校园理论研究 | 第8-10页 |
·中国古代书院理论研究 | 第8-9页 |
·中国当代大学校园理论研究 | 第9-10页 |
·概念界定 | 第10页 |
·研究范围 | 第10页 |
·部分的大学 | 第10页 |
·大学的部分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1-13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2章 中国大学校园概况 | 第13-19页 |
·中国大学校园教育概况 | 第13-15页 |
·大学精神 | 第13页 |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简述 | 第13-14页 |
·中国当代大学教育的误区 | 第14-15页 |
·中国大学校园建设概况 | 第15-16页 |
·中国大学校园建设现状 | 第15页 |
·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15-16页 |
·中国传统书院文化回归的意义 | 第16-17页 |
·校园建筑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 第16-17页 |
·书院文化回归的意义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3章 书院文化探究 | 第19-29页 |
·书院的教育模式 | 第19页 |
·书院文化探究——士文化影响下的建筑文化 | 第19-28页 |
·书院选址与环境建设——“天人合一”的环境观 | 第20-21页 |
·书院建筑空间组织——“礼乐相成”的伦理观 | 第21-25页 |
·书院建筑单体——“朴实文雅”的审美观 | 第25-26页 |
·书院园林景观——“情景交融”的意境观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士文化下的书院空间法则探究——以岳麓书院为例 | 第29-49页 |
·士文化概述 | 第29-31页 |
·士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 第29-30页 |
·士文化与儒、道、佛 | 第30-31页 |
·士文化的书院礼制空间法则 | 第31-32页 |
·士文化的书院“诗画”空间法则 | 第32-48页 |
·“画”与书院空间营造 | 第33-43页 |
·空间的时空感 | 第33-38页 |
·空间的韵律感 | 第38-40页 |
·空间的绘画意境 | 第40-43页 |
·“诗”与书院空间营造 | 第43-48页 |
·空间的多感官体验 | 第43-44页 |
·空间的文学意境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书院文化影响下大学校园空间设计研究 | 第49-65页 |
·书院制教育模式借鉴 | 第49-50页 |
·当代中国大学对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借鉴 | 第49页 |
·基于书院教育思想提出对当代中国大学教育模式的几点建议 | 第49-50页 |
·书院文化影响下大学校园空间的设计原则 | 第50-51页 |
·大学校园空间的功能原则 | 第50页 |
·大学校园空间的美学原则 | 第50-51页 |
·书院文化影响下的大学校园空间设计——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为例 | 第51-64页 |
·书院“画”空间与大学校园空间设计 | 第52-60页 |
·校园空间的时空感 | 第52-56页 |
·校园空间的韵律感 | 第56-60页 |
·书院“诗”空间与大学校园空间设计 | 第60-62页 |
·校园空间的多感官体验 | 第60-62页 |
·书院“诗画”空间意境与大学校园空间设计 | 第62-64页 |
·大学校园空间的意象元素 | 第62-63页 |
·大学校园空间的边界界定 | 第63-64页 |
·大学校园空间的虚实对比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