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15页 |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19页 |
| ·研究设计 | 第15页 |
| ·一般资料 | 第15-16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纳入标准 | 第15页 |
| ·排除标准 | 第15-16页 |
| ·剔除标准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分组 | 第16页 |
| ·再治疗标准: | 第16-17页 |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操作方法: | 第17页 |
| ·数据收集方法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与药品 | 第17-18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18-19页 |
| 第3章 结果分析 | 第19-26页 |
| ·药物治疗前相关数据分析 | 第19页 |
| ·观察指标数据分析 | 第19-23页 |
| ·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 | 第19-20页 |
| ·平均黄斑中央视网膜厚度(CMT) | 第20-21页 |
| ·平均病灶隆起最高点的视网膜厚度(HLT) | 第21页 |
| ·平均病灶中央视网膜厚度(CLT) | 第21-22页 |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 (S) | 第22-23页 |
| ·各观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第23-24页 |
| ·两组患者平均注药次数及连续注药3个月后,B组给药原因统计 | 第24-25页 |
| ·并发症 | 第25-26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26-32页 |
|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的作用机制 | 第26-27页 |
|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的注药方案发展 | 第27-28页 |
| ·再治疗标准中各项标准的影响作用 | 第28-30页 |
|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的安全性 | 第30-3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32-33页 |
| 第6章 不足之处与展望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附图 | 第39-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 综述 | 第45-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