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中英缩略词表 | 第8-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2-16页 |
·实验动物 | 第12页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12-13页 |
·自配试剂 | 第13-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4-16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 | 第16-23页 |
·不同浓度的可卡因建立的行为敏化模型鼠伏隔核D-丝氨酸浓度及SR、DAAO的表达变化 | 第16-19页 |
·实验分组 | 第16页 |
·采用HPLC技术测定伏隔核区D-丝氨酸浓度 | 第16-17页 |
·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观察伏隔核区丝氨酸消旋酶及D-氨基酸氧化酶表达变化 | 第17-19页 |
·腹腔注射不同浓度外源性D-丝氨酸对SD大鼠行为敏化的影响 | 第19页 |
·伏隔核区微量注射外源性D-丝氨酸及阻断剂对大鼠行为敏化的影响·11 | 第19-20页 |
·行为敏化及补充D-丝氨酸对伏隔核区CREB、ERK、CAMKII蛋白的影响 | 第20页 |
·伏隔核D-丝氨酸在NMDA受体依赖的LTD及行为敏化鼠中的作用的电生理机制 | 第20-22页 |
·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23-35页 |
·行为敏化后SD鼠伏隔核区D-丝氨酸浓度降低,SR表达下降,DAAO表达上调 | 第23-25页 |
·腹腔注射外源性D-丝氨酸可减少行为敏化并呈剂量依赖性 | 第25-26页 |
·伏隔核区微量注射外源性D-丝氨酸可以减少行为敏化 | 第26-28页 |
·D-丝氨酸通过抑制ERK-CREB-Fos通路的激活而产生抗行为敏化作用 | 第28-29页 |
·伏隔核区D-丝氨酸在LTD、NMDA受体依赖的LTD及行为敏化鼠中的作用 | 第29-35页 |
·外源性D-丝氨酸以钟形浓度依赖的方式调节LTD | 第29-31页 |
·内源性D-丝氨酸是激活伏隔核区NMDA受体依赖性LTD必需的分子 | 第31-32页 |
·可卡因成瘾鼠伏隔核区NMDA受体依赖性LTD受损且D-丝氨酸能逆转其损害 | 第32-35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5-39页 |
·关于行为敏化后伏隔核D-丝氨酸浓度降低的讨论 | 第35页 |
·关于外源性D-丝氨酸抗行为敏化的讨论 | 第35-36页 |
·关于ERK-CREB-Fos通路与行为敏化的讨论 | 第36页 |
·关于NMDAR-LTD与行为敏化的讨论 | 第36-3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综述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