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一、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 (二)国内相关文献 | 第14-16页 |
| (三)文献述评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功利主义~①②的缺憾与“社会”之初现 | 第18-29页 |
| 一、追求幸福的哲学及其虚无 | 第18-23页 |
| (一)休谟与他的经验论 | 第18-20页 |
| (二)亚当斯密的功利主义经济学 | 第20页 |
| (三)其它功利主义哲学家 | 第20-22页 |
| (四)陷入虚无的幸福论 | 第22-23页 |
| 二、“社会”之初现 | 第23-29页 |
| (一)涂尔干其人 | 第23-24页 |
| (二)陷入工具论与意志论的道德困境 | 第24-26页 |
| (三)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转向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现代个体的林中路~① | 第29-39页 |
| 一、浮士德的悲剧与陀思妥耶夫斯基~②的罪 | 第29-35页 |
| (一)关于浮士德的两种解释 | 第29-30页 |
| (二)浮士德个人的爱情悲剧 | 第30-31页 |
| (三)浮士德的忧愁与拉斯科尼科夫的罪 | 第31-35页 |
| 二、非理性的人 | 第35-39页 |
| (一)基尔凯戈尔的个人宗教 | 第35-36页 |
| (二)超人尼采与英雄萨特 | 第36-37页 |
| (三)存在主义的启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崇拜社会之路:从卢梭到涂尔干 | 第39-53页 |
| 一、卢梭的自然状态与社会契约 | 第39-43页 |
| (一)自然状态问题 | 第39-41页 |
| (二)社会契约的得与失 | 第41-43页 |
| 二、重回社会:从《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探索的现代之路 | 第43-53页 |
| (一)功利主义的另一种哲学支持:实用主义 | 第43-45页 |
| (二)道德的两个基础:社会的宗教与社会的知识论 | 第45-49页 |
| (三)道德个人主义与其争议 | 第49-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后记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4页 |
| 个人简历#@@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