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19-2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城镇 | 第19页 |
·城镇化 | 第19-20页 |
·基础理论 | 第20-24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区位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二元结构理论 | 第22-24页 |
3.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4-32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创建开发阶段(1947-1955) | 第24-25页 |
·建设发展阶段(1956-1978) | 第25页 |
·改革调整阶段(1979-2000) | 第25页 |
·快速发展阶段(2001 至今) | 第25-26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 第26-32页 |
·城镇人口现状 | 第26-29页 |
·城镇经济现状 | 第29-30页 |
·城镇环境现状 | 第30-32页 |
4.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思路与典型模式 | 第32-37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思路 | 第32-33页 |
·坚持“四五”城镇化体系 | 第32页 |
·坚持撤队建区与整体迁移并行 | 第32页 |
·坚持大力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32-33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典型模式 | 第33-37页 |
·农业城镇化模式 | 第33-34页 |
·旅游城镇化模式 | 第34-35页 |
·绿色城镇化模式 | 第35页 |
·场县共建模式 | 第35-37页 |
5.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水平测算与评价 | 第37-49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7页 |
·科学性原则 | 第37页 |
·动态性原则 | 第37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7页 |
·典型性原则 | 第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级 | 第37-38页 |
·评价指标内容 | 第38-41页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 第41-43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水平测算 | 第43-46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水平评价 | 第46-49页 |
·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评价 | 第46-47页 |
·城镇化水平经济指标评价 | 第47页 |
·城镇化水平社会指标评价 | 第47页 |
·城镇化水平人口指标评价 | 第47-48页 |
·城镇化水平生活水平指标评价 | 第48页 |
·城镇化水平环境水平指标评价 | 第48-49页 |
6.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49-57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发展问题 | 第49-52页 |
·城镇化布局不合理 | 第49页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9-50页 |
·管理体制薄弱 | 第50-51页 |
·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渠道不畅 | 第51-52页 |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建设对策 | 第52-57页 |
·坚持走特色城镇化道路 | 第52页 |
·坚持城镇化建设与“大农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 第52-53页 |
·坚持城镇化建设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 第53页 |
·合理规划城镇布局 | 第53-54页 |
·优化垦区产业结构 | 第54-55页 |
·加强城镇管理体制建设 | 第55页 |
·拓展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 | 第55-57页 |
7.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