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6页 |
·瘤胃内甲烷的生成 | 第12-13页 |
·甲烷生成的生化机制 | 第12-13页 |
·瘤胃内生成甲烷的机制 | 第13页 |
·瘤胃微生物调控甲烷的生成 | 第13-17页 |
·瘤胃产甲烷菌及其功能 | 第13-14页 |
·瘤胃甲烷生成相关菌种类及其功能 | 第14-15页 |
·甲烷生成相关菌相互的作用关系 | 第15-17页 |
·瘤胃内甲烷生成的调控 | 第17-20页 |
·瘤胃甲烷生成调控的进展 | 第17页 |
·影响甲烷生成的因素 | 第17-19页 |
·降低甲烷生成的措施 | 第19-20页 |
·离子载体调控瘤胃甲烷生成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离子载体的种类 | 第21页 |
·离子载体抑制甲烷生成的原理 | 第21页 |
·离子载体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 第21-22页 |
·离子载体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第22页 |
·海南霉素的科学背景及进展 | 第22-23页 |
·瘤胃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3-25页 |
·瘤胃微生物基于rDNA/ rRNA 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3-24页 |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定量方法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25-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 | 第26-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6页 |
·试验动物及瘤胃液采集 | 第26页 |
·体外培养液的组成 | 第26-27页 |
·体外培养装置 | 第27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7-28页 |
·Real-timePCR 方法研究添加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态的影响 | 第28-32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缓冲液与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29页 |
·瘤胃微生物总DNA 的提取方法 | 第29-30页 |
·DNA 浓度和质量的检测 | 第30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0-31页 |
·Real-time PCR 的反应条件 | 第31-32页 |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32页 |
·DGGE 电泳研究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32-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2页 |
·DGGE 电泳试剂配制 | 第32-33页 |
·DGGE 电泳引物和反应条件 | 第33页 |
·DGGE 电泳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DNA 片段的克隆测序及DGGE 图谱部分优势条带序列比对分析 | 第34-35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54页 |
·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36-45页 |
·对瘤胃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瘤胃发酵甲烷产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对瘤胃发酵pH 值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瘤胃发酵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瘤胃发酵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 第41-45页 |
·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第45-49页 |
·瘤胃微生物DNA 的提取 | 第45-46页 |
·瘤胃微生物的Real-time PCR 定量分析 | 第46-49页 |
·添加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49-54页 |
·瘤胃细菌16SrDNA 的V6-V8 区PCR 扩增结果 | 第49-50页 |
·添加海南霉素对DGGE 图谱条带的影响 | 第50页 |
·DNA 条带的测序结果 | 第50-52页 |
·部分细菌优势条带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 第52-53页 |
·添加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物相似性指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9页 |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54-55页 |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甲烷生成的影响 | 第55-56页 |
·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物生态区系的影响 | 第56-57页 |
·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对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