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NOx 污染及其危害 | 第10-11页 |
| ·电厂烟气中 NOx 的特点 | 第11-13页 |
| ·NOx 脱除技术综述 | 第13-18页 |
| ·NOx 脱除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第14-15页 |
| ·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第15-16页 |
| ·吸收法 | 第16页 |
| ·吸附法 | 第16-17页 |
| ·微生物和等离子去除法 | 第17页 |
| ·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第17-18页 |
| ·光催化氧化技术 | 第18-22页 |
| ·光催化氧化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 第20-21页 |
| ·光催化剂选择 | 第21-22页 |
| ·纳米 ZnO 光催化剂 | 第22-24页 |
| ·ZnO 晶体结构 | 第22-23页 |
| ·ZnO 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纳米 ZnO 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测试 | 第25-35页 |
| ·纳米 ZnO 的制备 | 第25-28页 |
|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 第25页 |
| ·沉淀法 | 第25-26页 |
| ·水热合成及溶剂热法 | 第26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26页 |
| ·微乳液法 | 第26-27页 |
| ·纳米 ZnO 制备 | 第27-28页 |
| ·纳米 ZnO 的表征 | 第28-29页 |
|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8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28页 |
| ·X 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8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8-29页 |
| ·纳米 ZnO 的晶貌及生长机理 | 第29-32页 |
| ·SEM 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XRD 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 ·液相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32-34页 |
| ·实验方法与材料 | 第32-33页 |
| ·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气相光催化装置设计 | 第35-42页 |
| ·实验基本流程 | 第35-37页 |
| ·实验整体思路 | 第35页 |
| ·实验设计流程 | 第35-37页 |
| ·分部设计 | 第37-41页 |
| ·NOx 的发生装置 | 第37-38页 |
| ·光催化反应装置 | 第38-40页 |
| ·尾气吸收装置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负载纳米 ZnO 光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 第42-61页 |
| ·纳米 ZnO 负载的方法 | 第42-43页 |
| ·催化剂负载的目的 | 第42页 |
| ·催化剂负载的方法 | 第42-43页 |
| ·方法与材料 | 第43-45页 |
| ·模拟烟气混合及浓度选取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及材料 | 第44-45页 |
| ·效果评价 | 第45页 |
| ·空白实验 | 第45-47页 |
| ·光照对烟气 NOx 浓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吸附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 ·光催化氧化 NO 过程规律 | 第47-48页 |
| ·影响因素研究 | 第48-56页 |
| ·研究方法 | 第48-50页 |
| ·NO 初始浓度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O_2含量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湿度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温度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停留时间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 ·NOx 脱除效果 | 第56-58页 |
| ·表面产物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 ·研究得出的结论 | 第61页 |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61-62页 |
| ·效果评价及应用前景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