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南梁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0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第二章 区域概况及地层划分 | 第10-16页 |
·区域概况 | 第10页 |
·地层特征 | 第10-13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13-16页 |
·地层划分的标志层 | 第13页 |
·长6油组层地层划分 | 第13-15页 |
·长6油层组地层的对比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 | 第16-27页 |
·沉积相标志 | 第16-17页 |
·沉积岩石学标志 | 第16-17页 |
·古生物标志 | 第17页 |
·沉积相类型与特征 | 第17-21页 |
·三角洲前缘亚相 | 第18-19页 |
·前三角洲亚相 | 第19页 |
·重力流沉积 | 第19-21页 |
·半深湖沉积 | 第21页 |
·沉积模式 | 第21-23页 |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23-24页 |
·长 63油层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23-24页 |
·长 62油层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24页 |
·长 61油层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24页 |
·砂体展布特征 | 第24-27页 |
·长 63油层段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24-25页 |
·长 62油层段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 | 第25-26页 |
·长 61油层段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 | 第27-43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27-31页 |
·岩石类型及碎屑成分 | 第27-29页 |
·填隙物特征 | 第29-31页 |
·储层孔隙类型 | 第31-33页 |
·原生粒间孔 | 第31页 |
·次生孔隙 | 第31-32页 |
·粘土矿物内微孔 | 第32页 |
·破裂缝及溶缝 | 第32页 |
·储层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阶段 | 第33-37页 |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 | 第33-36页 |
·成岩阶段划分 | 第36页 |
·成岩相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7-38页 |
·物性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38-42页 |
·储层岩石的敏感性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与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 第43-49页 |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43-47页 |
·层内非均质性 | 第43-45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45-47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47页 |
·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 第47-49页 |
·储层分类标准 | 第47-48页 |
·储层分类平面分布特征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 第49-53页 |
·储层与沉积微相关系 | 第49-50页 |
·储层发育与成岩作用的关系 | 第50-53页 |
·建设性成岩作用 | 第50-51页 |
·破坏性成岩作用 | 第51-52页 |
·有利沉积-成岩相的分析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