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五节 技术路线与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一、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二、论文结构安排 | 第13页 |
第六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一、论文可能的创新 | 第13-14页 |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FDI技术溢出效应 | 第15-16页 |
二、能源效率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一、FDI技术溢出效应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二、影响能源效率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三、FDI和能源效率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第三章 FDI对能源效率影响机制研究和经验观察 | 第22-35页 |
第一节 我国利用FDI的概况分析 | 第22-26页 |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二、我国FDI产业分布的特点 | 第23-24页 |
三、我国FDI流入地区的分布特点 | 第24-26页 |
第二节 FDI技术溢出的传导机制 | 第26-28页 |
一、示范-模仿效应 | 第26页 |
二、竞争效应 | 第26页 |
三、产业关联效应 | 第26-27页 |
四、人员流动效应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我国能源效率概况分析 | 第28-31页 |
一、我国总体能源效率的变化情况 | 第28-29页 |
二、我国不同地区能源效率差异分析 | 第29-30页 |
三、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差异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节 我国FDI和能源效率关系的分析 | 第31-35页 |
一、FDI影响能源效率的机制 | 第31-32页 |
二、FDI与能源效率关系的经验观察 | 第32-33页 |
三、FDI与能源效率关系的地区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FDI对我国能源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5-47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第35页 |
第二节 变量选取 | 第35-37页 |
第三节 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37页 |
二、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第四节 面板单位根检验 | 第38-39页 |
第五节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 第39-40页 |
第六节 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0-41页 |
第七节 全国层面的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 | 第41-44页 |
一、回归模型的选择 | 第41-42页 |
二、模型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第八节 FDI对能源效率影响地区差异的回归分析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 第47-55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政策 | 第47-49页 |
一、能源法律机制建设 | 第47-48页 |
二、政府财政政策 | 第48页 |
三、技术政策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能源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49-50页 |
第三节 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一、扩大FDI技术溢出效应 | 第50-52页 |
二、增加R&D支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第52-53页 |
三、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 | 第53页 |
四、参与国际技术合作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