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乌尔逊凹陷乌北次洼南屯组沉积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9页
   ·工区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思路及工作量第10-12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2-16页
   ·区域概况第12页
   ·区域地层特征第12-13页
   ·区域构造特征第13-16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3-14页
     ·乌北次洼构造区划及发展史第14-15页
     ·断裂特征第15-16页
第二章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第16-31页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第16-19页
     ·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第16-18页
     ·层序划分原则第18-19页
   ·层序划分方案第19-27页
     ·三级层序界面识别方法第19-21页
     ·四级层序界面的识别第21-23页
     ·井震统层第23-25页
     ·连井层序地层对比第25-26页
     ·四级沉积旋回特征第26-27页
   ·四级层序内部结构及地层特征第27-31页
     ·四级层序结构特征第27-28页
     ·层序格架内地层分布特征第28-31页
第三章 沉积体系及物源分析第31-55页
   ·沉积相标志第31-34页
     ·岩性标志第31-32页
     ·测井曲线标志第32-33页
     ·地震相标志第33-34页
   ·沟谷、坡折带类型及分布特征第34-37页
     ·沟谷的概念和分类第34页
     ·沟谷的平面分布第34-35页
     ·坡折带的概念和分类第35-36页
     ·坡折带的组合样式与砂体分布第36-37页
   ·同沉积断层演化及分布特征第37-42页
     ·乌西断裂演化及分布特征第38页
     ·乌北次洼同沉积断层演化及分布特征第38-42页
   ·地震属性提取分析第42-47页
     ·地震属性及其类别第42页
     ·地震属性优选第42-43页
     ·地震属性分析第43-47页
   ·地层分布特征第47-51页
     ·砂岩分布特征第47-49页
     ·砂岩百分比分析第49-51页
   ·重矿物分析第51-53页
     ·重矿物组合类型第51-52页
     ·重矿物分布特征第52-53页
   ·沉积体系分析第53-55页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第53页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第53页
     ·湖泊体系第53-54页
     ·湖底扇沉积体系第54页
     ·火山岩相第54-55页
第四章 沉积相展布特征第55-77页
   ·单井相分析第55-61页
     ·南一段沉积相分析第55-58页
     ·南二段沉积相分析第58-61页
   ·剖面相分析第61-70页
     ·剖面Ⅰ剖面相分析第62-65页
     ·剖面Ⅱ剖面相分析第65-67页
     ·剖面Ⅲ剖面相分析第67-70页
   ·平面相分析第70-74页
     ·南一段四级层序平面相分析第71-73页
     ·南二段四级层序平面相分析第73-74页
   ·沉积模式与演化特征分析第74-77页
     ·乌北次洼沉积体系发育模式第75页
     ·沉积相带演化特征第75-77页
第五章 有利区带预测第77-82页
   ·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分析第77页
   ·生、储、盖组合特征第77-78页
   ·临近圈闭油气显示情况第78-79页
   ·有利勘探目标预测第79-82页
结论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摘要第87-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油田泌浅57区块地质建模研究
下一篇:乌尔逊凹陷乌南次洼铜钵庙组沉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