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2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7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4 先秦诸子的选择 | 第18页 |
5 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 先秦诸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 第20-46页 |
·孔子:克己复礼为仁 | 第20-23页 |
·孔子从周 | 第20-21页 |
·孔子尚礼 | 第21-22页 |
·孔子主仁 | 第22-23页 |
·孟子:仁者无敌 | 第23-27页 |
·孟子的性善论 | 第24-25页 |
·孟子的仁政思想 | 第25-26页 |
·道义评判的准则 | 第26-27页 |
·荀子:义立而王 | 第27-32页 |
·性恶论的人性主张 | 第27-28页 |
·崇尚礼制 | 第28-29页 |
·三类国家 | 第29-30页 |
·道义的重要性 | 第30-32页 |
·墨子:义者,利也 | 第32-35页 |
·人世间义最贵 | 第32-34页 |
·义从天出,天意在利民 | 第34-35页 |
·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 第35-38页 |
·孕育统领天地万物之"道" | 第36-37页 |
·无为与自然:道的基本要求 | 第37-38页 |
·韩非子:言仁义无益于治 | 第38-41页 |
·"人性好利"说 | 第38-39页 |
·道义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 | 第39-41页 |
·管子:兼正之国之谓王 | 第41-46页 |
·时代背景与管仲的争霸策略 | 第42-43页 |
·两条国际政治路线:称王与称霸 | 第43-44页 |
·行王道而谋霸业 | 第44-46页 |
2 先秦诸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基本原则 | 第46-65页 |
·孔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 第46-49页 |
·遵守国际规范,维护国际秩序 | 第46-47页 |
·以诚信立国 | 第47页 |
·以德服人 | 第47-48页 |
·不滥用暴力 | 第48-49页 |
·孟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 第49-53页 |
·重义轻利 | 第49-50页 |
·以仁德征服天下 | 第50-51页 |
·战争必须具有正义性 | 第51-53页 |
·不搞强权政治 | 第53页 |
·荀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 第53-56页 |
·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 第53页 |
·扶弱禁暴,不搞武力兼并 | 第53-54页 |
·讲求国际信用 | 第54-55页 |
·支持正义战争,反对穷兵黩武 | 第55-56页 |
·墨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 第56-58页 |
·和睦相处,互利共赢 | 第56页 |
·不搞强权政治,不滥用武力 | 第56-58页 |
·老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 第58-62页 |
·善生利物,尊重人的生命 | 第58页 |
·以大德而非强力赢得人心 | 第58-59页 |
·谦让守弱而不争 | 第59-61页 |
·不搞强权政治 | 第61-62页 |
·不滥用武力 | 第62页 |
·管子的国家间道义原则 | 第62-65页 |
·遵守国际规范 | 第62-63页 |
·大国应主持公道 | 第63-64页 |
·注重战略诚信 | 第64页 |
·和睦共处,不恃强凌弱 | 第64-65页 |
3 诸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对比分析 | 第65-89页 |
·逻辑起点之异同 | 第65-70页 |
·法则:孔子和老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 第65-67页 |
·人性:孟子、荀子和韩非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 第67-69页 |
·利益:墨子和管子国家间道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 第69-70页 |
·国家间道义原则之异同 | 第70-79页 |
·共同原则(Ⅰ):以德服人,不搞强权政治 | 第70-73页 |
·共同原则(Ⅱ):和睦相处,不搞侵略战争 | 第73-76页 |
·个别原则(Ⅰ):讲求国际诚信 | 第76-78页 |
·个别原则(Ⅱ):遵守国际规范 | 第78页 |
·个别原则(Ⅲ):善生利物,尊重人的生命 | 第78-79页 |
·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 第79-84页 |
·对立关系: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观点 | 第80-82页 |
·统一关系:荀子和管子的观点 | 第82-83页 |
·合而为一:老子和墨子的观点 | 第83-84页 |
·国家间道义与国际权威的关系 | 第84-89页 |
·道义是获得国际权威的充要条件:孟子和孔子的观点 | 第85-86页 |
·道义是获得国际权威的必要条件之一:老子、荀子和管子的观点 | 第86-87页 |
·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 | 第87-89页 |
4 结论与启示 | 第89-96页 |
·结论 | 第89-92页 |
·先秦国家间道义思想的整体逻辑 | 第89-90页 |
·道义是国际关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 第90页 |
·重视道义因素是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中国特色 | 第90-92页 |
·启示 | 第92-94页 |
·国家间道义能转化为国际权力 | 第92页 |
·国际权力需要道义的支撑 | 第92-93页 |
·和平发展的终极追求应是国际权威 | 第93页 |
·国家间道义与国家利益具有统一性 | 第93-94页 |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 第94页 |
·结束语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9-100页 |
后记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