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6页 |
| ·国内外对植物专类园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国内外对紫薇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研究的范畴 | 第16-17页 |
| ·拟采用的方法与思路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拟采用的思路 | 第18-19页 |
| 2 紫薇及其栽培史概况 | 第19-33页 |
| ·紫薇概况 | 第19-24页 |
| ·中国紫薇资源与分布 | 第19-20页 |
| ·紫薇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1页 |
| ·紫薇的美学特性 | 第21-23页 |
| ·紫薇的生态效益 | 第23页 |
| ·紫薇的经济效益 | 第23-24页 |
| ·紫薇栽培史与文化意蕴 | 第24-30页 |
| ·紫薇栽培史 | 第24-27页 |
| ·紫薇文化 | 第27-30页 |
| ·中国栽培紫薇品种分类 | 第30-33页 |
| ·古代紫薇品种 | 第30页 |
| ·现代紫薇品种 | 第30-31页 |
| ·品种演化 | 第31页 |
| ·品种群的观赏价值比较 | 第31-33页 |
| 3 紫薇专类园 | 第33-46页 |
| ·紫薇专类园的概念 | 第33页 |
| ·紫薇专类园现状 | 第33-40页 |
| ·紫薇专类园现有形式 | 第33-34页 |
| ·紫薇专类园应用方式 | 第34-37页 |
|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 ·趋势推测 | 第39-40页 |
| ·紫薇专类园的特点 | 第40-42页 |
| ·丰富的类型 | 第40-41页 |
| ·独特的造型 | 第41页 |
| ·特有的景观效应 | 第41页 |
| ·深厚的文化底蕴 | 第41-42页 |
| ·紫薇专类园的功能作用 | 第42-46页 |
| ·集收集、科研与观赏展示于一体 | 第42页 |
| ·弘扬我国的紫薇文化 | 第42-43页 |
| ·宣传及拓展紫薇的价值 | 第43-44页 |
| ·带动旅游业及紫薇产业的发展 | 第44页 |
| ·保护紫薇种质资源 | 第44-46页 |
| 4 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 | 第46-65页 |
| ·选址条件 | 第46页 |
| ·理论依据 | 第46-47页 |
| ·园林美学理论 | 第46页 |
| ·色彩学理论 | 第46-47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7页 |
| ·规划与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 ·主题鲜明,季相色彩变化丰富 | 第47页 |
| ·凸显文化,充分利用乡土植物 | 第47页 |
| ·巧妙搭配,营造多变空间环境 | 第47-48页 |
| ·低碳环保,科学性艺术性兼顾 | 第48页 |
| ·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功能要求 | 第48页 |
| ·总体布局及组织分区 | 第48-50页 |
| ·总体布局 | 第48-49页 |
| ·组织分区 | 第49-50页 |
| ·道路设计 | 第50页 |
| ·景观表现形式 | 第50-54页 |
| ·紫薇盆景或桩景 | 第50-51页 |
| ·紫薇用作花篱花镜材料 | 第51-52页 |
| ·紫薇作为艺术造型 | 第52-53页 |
| ·紫薇用作地被 | 第53-54页 |
| ·与建筑、小品的结合 | 第54-55页 |
| ·植物配置 | 第55-60页 |
| ·紫薇的基本栽植方式 | 第55-56页 |
| ·紫薇品种间的配置 | 第56-59页 |
| ·紫薇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 第59页 |
| ·紫薇与其它园林要素的搭配 | 第59-60页 |
| ·艺术造型设计 | 第60-63页 |
| ·紫薇雕塑设计 | 第60-62页 |
| ·紫薇建筑设计 | 第62-63页 |
| ·紫薇图案设计 | 第63页 |
| ·新的技术支持 | 第63-65页 |
| ·紫薇扎景技术 | 第63-64页 |
| ·愈合助长剂 | 第64-65页 |
| 5 杜家冲紫薇专类园规划与设计 | 第65-81页 |
| ·项目背景 | 第65-67页 |
| ·地理概况 | 第65-66页 |
| ·气候水文 | 第66页 |
| ·土壤条件 | 第66页 |
| ·历史人文 | 第66-67页 |
| ·基地概况及现状分析 | 第67-69页 |
| ·基地概况 | 第67-68页 |
| ·现状分析 | 第68-69页 |
| ·指导思想及原则 | 第69页 |
| ·指导思想 | 第69页 |
| ·设计原则 | 第69页 |
| ·社会经济 | 第69页 |
| ·整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 第69-73页 |
| ·整体布局 | 第69-71页 |
| ·功能分区 | 第71-73页 |
| ·道路布局 | 第73页 |
| ·建筑及小品设计 | 第73-74页 |
| ·植物景观设计 | 第74-81页 |
| ·设计原则 | 第74-75页 |
| ·分区设计 | 第75-81页 |
| 6 结论与讨论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讨论与展望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附表A | 第89-91页 |
| 附表B | 第91-95页 |
| 附录C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