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榛属植物分布及杂交亲和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 ·榛属植物概述 | 第12页 |
| ·榛属植物的生殖特性 | 第12页 |
|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 第12-14页 |
|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种质资源分布研究 | 第13-14页 |
| ·榛属植物及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榛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 | 第14-16页 |
| ·榛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榛属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榛属植物杂交亲和性研究 | 第18-22页 |
|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 | 第18-19页 |
| ·亲和性及其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 ·关于植物亲和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 ·榛属植物种质资源与种间亲和性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23-2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 ·榛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格局及其适生区气候评价 | 第24-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 ·榛子雄花序性状及花粉生活力比较 | 第25-26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榛属植物柱头可授性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27页 |
| ·榛属植物种间亲和性研究 | 第27-29页 |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9页 |
| ·榛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布格局及其适生区气候评价 | 第29-35页 |
| ·榛属植物分布 | 第29-31页 |
| ·榛属植物适生区气候评价 | 第31-35页 |
| ·平欧杂种榛雄花序性状及花粉生活力比较 | 第35-40页 |
| ·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花枝采集适宜时期的确定 | 第35-37页 |
| ·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系)雄花序性状调查 | 第37-40页 |
| ·榛子花粉生活力检测 | 第40页 |
| ·榛属植物柱头可授性研究 | 第40-43页 |
| ·不同花期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花序形态和授粉方式对川榛柱头可授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温湿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 ·榛属植物种间亲和性研究 | 第43-49页 |
| ·榛属植物种间杂交亲和性鉴定 | 第43-44页 |
| ·榛属种质资源自交亲和性研究 | 第44-45页 |
| ·平欧杂种榛杂交与自交亲和性鉴定 | 第45-47页 |
| ·平欧杂种榛品种(系)间亲和性的田间验证 | 第47-49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9-56页 |
| ·主要结论 | 第49-50页 |
| ·讨论 | 第50-56页 |
| ·中国榛属植物资源格局特征与气候对其分布的影响 | 第50-51页 |
| ·榛属植物雄花序特性研究 | 第51-53页 |
| ·榛属植物雌花柱头可授性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第53-55页 |
| ·田间配置组合的建议 | 第55-56页 |
| 5 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创新点 | 第56页 |
| ·对本研究的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附图 | 第62-66页 |
| 附表 | 第66-67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