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 ·前言 | 第15页 |
| ·热熔压敏胶概述 | 第15-24页 |
| ·压敏胶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 ·热熔压敏胶压敏性机理 | 第16-18页 |
| ·热熔压敏胶流变性能 | 第18-20页 |
| ·热熔压敏胶粘接机理 | 第20-21页 |
| ·热熔压敏胶的组成 | 第21-24页 |
| ·热塑性弹性体压敏胶 | 第24-28页 |
| ·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制备方法及性能 | 第25-26页 |
| ·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改性研究 | 第26-28页 |
|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 | 第28-31页 |
|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分类 | 第28-30页 |
| ·丙烯酸酯热塑性弹性体 | 第30-3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3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 ·实验原料和试剂 | 第33-35页 |
| ·两类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简介 | 第33-35页 |
|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35-36页 |
| ·热熔压敏胶的制备 | 第36-37页 |
| ·HYBRAR7311/LA2250热熔压敏胶的制备 | 第36页 |
| ·SIS热熔压敏胶的制备 | 第36页 |
| ·乳液型压敏胶的制备 | 第36-37页 |
| ·分析与测试 | 第37-40页 |
| ·透明性 | 第37页 |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37页 |
| ·热稳定性 | 第37-38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38页 |
| ·动态力学分析(DMA) | 第38页 |
| ·初粘力 | 第38页 |
| ·持粘力 | 第38页 |
| ·剥离强度 | 第38-39页 |
| ·剪切强度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74页 |
| ·增粘剂与增塑剂的选择 | 第40-45页 |
| ·透明性 | 第40-42页 |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 第42-44页 |
| ·共混物形貌 | 第44-45页 |
| ·各组分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45-70页 |
| ·松香甘油酯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46-52页 |
| ·环烷油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 ·HYBRAR7311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55-58页 |
| ·LA2250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 ·HYBRAR7311和LA2250用量不同时对不同材料的剥离强度 | 第60-61页 |
| ·HYBRAR7311和LA2250用量对阻尼性能的影响 | 第61-64页 |
| ·马来酸酐接枝SEBS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 ·硅微粉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 ·热熔压敏胶较优配比的确定 | 第70-72页 |
| ·HYBRAR7311/LA2250压敏胶与SIS和乳液型压敏胶性能对比 | 第72-74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