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7-14页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涵及其表现 | 第14-24页 |
(一) 文化转型的定义 | 第14-15页 |
(二)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 | 第15-20页 |
1. 生产力水平的稳步提升 | 第15-16页 |
2. 改革开放的政策牵引 | 第16页 |
3. 国民的文化需求增长 | 第16-17页 |
4. 国防力量的逐渐强大 | 第17-18页 |
5. 科技应用的全球覆盖 | 第18-19页 |
6. 平等交流国际环境的不懈追求 | 第19-20页 |
(三)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形态 | 第20-24页 |
1. 文化继承与摒弃的统一 | 第20-21页 |
2. 文化尊重与创新的统一 | 第21-22页 |
3. 文化个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 第22-23页 |
4. 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第23-24页 |
三、中西文化交流背景对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影响 | 第24-29页 |
(一) 文化冲击带来了文化转型的生机 | 第24-25页 |
(二) 文化互补丰富了文化转型的内容 | 第25-27页 |
(三) 文化融合指引了文化转型的方向 | 第27-29页 |
四、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困境分析 | 第29-43页 |
(一) 多元文化取舍不当 | 第29-32页 |
1. 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的转型 | 第29-30页 |
2. 国民精神信仰危机 | 第30-31页 |
3. 文化取舍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 第31-32页 |
(二) 民族自信不足 | 第32-35页 |
1. 民族自卑到民族自信的转型 | 第32-33页 |
2. 两种中心论的误区 | 第33-34页 |
3. 民族心理认同艰难 | 第34-35页 |
(三) 文化交流逆差 | 第35-38页 |
1. 文化交流被动到主动的转型 | 第35-36页 |
2. 文化传播自觉缺失 | 第36-37页 |
3. 文化自主不彻底 | 第37-38页 |
(四) 文化转型的主体障碍 | 第38-43页 |
1. 文化转型主体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 第38-39页 |
2. 文化转型的主体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 | 第39-41页 |
3. 知识分子责任感欠缺 | 第41-43页 |
五、文化转型的积极应对 | 第43-52页 |
(一) 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经验的启示 | 第43-45页 |
(二)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践的基本要求 | 第45-52页 |
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是文化转型的原则 | 第45-46页 |
2. 增强民族自信是文化转型的前提条件 | 第46-48页 |
3. 文化传播机制的完善是文化转型的主要途径 | 第48-50页 |
4. 转型主体重塑是文化转型的根本目的 | 第50-52页 |
六、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