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云论文

深对流卷云砧的云水来源和微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前言第9-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6页
     ·外场观测试验第11-12页
     ·观测资料分析研究第12-13页
     ·相关数值模拟研究第13-16页
   ·对流夹卷(卷出)率大小诊断方法第16-20页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20-23页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第20-21页
     ·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数值模式和资料方法第23-35页
   ·WRF模式介绍第23-24页
   ·WRF模式参数化方案介绍第24-27页
     ·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第25-26页
     ·积云参数化方案第26页
     ·其他参数化方案第26-27页
   ·FLEXPART模式介绍第27-29页
   ·TWP-ICE试验介绍第29-32页
     ·TWP-ICE试验概述第29-30页
     ·TWP-ICE试验期间天气形势概况第30-32页
   ·资料和方法介绍第32-35页
第三章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35-47页
   ·WRF模式模拟第35-37页
     ·模式设置第35-36页
     ·模式结果验证第36-37页
   ·季风活跃期影响系统分析第37-38页
   ·对流区及层状区划分第38-42页
     ·对流/层状区划分方法第38-41页
     ·对流/层状区划分结果分析第41-42页
   ·冰类及混合云砧特征分析第42-45页
     ·冰类及混合云砧的尺度特征第42-44页
     ·冰类及混合云砧的微物理特征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对流系统中水凝物输送的拉格朗日特征第47-57页
   ·对流系统中上升气流质量通量第47-49页
     ·WRF-CRM模拟与CAM假设对比第47-48页
     ·对比差异分析第48-49页
   ·对流系统拉格朗日轨迹分析第49-55页
     ·FLEXPART模式设置第49-50页
     ·对流输送特征第50-53页
     ·对流输送影响区域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7-59页
   ·文章结论第57-58页
   ·讨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7页
参加科研项目及已发表或待发表文章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论文附图第71-87页
论文附表第87-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藏高原对流层温度扰动异常及其对春季高原上空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极端降水特征及成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