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二氧化钛的结构及制备方法 | 第9-12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0页 |
| ·液相沉淀法 | 第10-11页 |
| ·水热法 | 第11页 |
| ·醇盐水解法 | 第11-12页 |
| ·微乳液法 | 第12页 |
| ·Ti0_2的光催化原理 | 第12-13页 |
| ·影响纳米Ti0_2 光催化活性的因素 | 第13-15页 |
| ·晶型结构 | 第13-14页 |
| ·晶粒尺寸和比表面积 | 第14页 |
| ·表面羟基 | 第14页 |
| ·外在因素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提高纳米Ti0_2 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 第15-18页 |
| ·染料敏化 | 第15-16页 |
| ·贵金属沉积 | 第16页 |
| ·纳米Ti0_2 的掺杂改性 | 第16-17页 |
| ·导电聚合物复合 | 第17页 |
| ·半导体复合 | 第17-18页 |
| ·AgBr 研究背景及进展 | 第18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浸渍法制备Ag/AgBr/Ti0_2纳米复合微粒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0-41页 |
| ·实验 | 第20-24页 |
| ·实验原料 | 第20页 |
|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 ·纳米复合微粒的合成 | 第21-22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的表征 | 第22-23页 |
|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23-24页 |
| ·反应条件对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24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的光催化稳定性测试 | 第2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4-40页 |
| ·纳米复合微粒的表征 | 第24-30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活性 | 第30-33页 |
| ·不同反应条件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光催化稳定性实验 | 第35-36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对罗丹明B 的降解研究 | 第36-38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对活性艳红的降解 | 第38-39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机理分析 | 第39-40页 |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 第3章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Ag/AgBr/Ti0_2纳米复合微粒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 第41-57页 |
| ·实验 | 第41-44页 |
| ·实验原料 | 第41页 |
|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 ·纳米复合微粒的合成 | 第42页 |
| ·稳定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确定 | 第42-43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3页 |
| ·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43-44页 |
| ·Ag/AgBr/ Ti0_2 光催化剂的催化稳定性测试 | 第44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4-55页 |
| ·稳定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确定 | 第44-47页 |
| ·纳米复合微粒的表征 | 第47-50页 |
| ·不同制备条件对Ag/AgBr/Ti0_2 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0-54页 |
| ·Ag/AgBr/Ti0_2 纳米复合微粒光催化稳定性研究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