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的立法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电子证据取证简述 | 第9-14页 |
(一) 电子证据与电子证据取证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 电子证据取证的特点和法律价值 | 第11-14页 |
1. 电子证据取证的特点 | 第11页 |
2. 电子证据取证的法律价值 | 第11-14页 |
二、电子证据取证立法的域外考察 | 第14-21页 |
(一) 英美法系的电子证据取证立法 | 第14-16页 |
(二) 大陆法系的电子证据取证立法 | 第16-17页 |
(三) 国际公约中关于电子证据取证的规定 | 第17-19页 |
(四) 域外电子证据取证立法的借鉴意义 | 第19-21页 |
三、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的相关立法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一) 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的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二) 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1. 电子证据取证对象范围不确定 | 第23-24页 |
2. 电子证据取证主体分工不合理 | 第24-25页 |
3. 电子证据取证流程缺乏统一规范 | 第25-26页 |
4. 电子证据取证方式的规定较为笼统 | 第26-27页 |
5. 电子证据取证过程中公民权利弱化 | 第27-29页 |
四、我国电子证据取证立法的完善构想 | 第29-34页 |
(一) 明确界定取证对象范围 | 第29页 |
(二) 合理配置取证主体人员构成 | 第29-30页 |
(三) 建立取证具体程序规范 | 第30-31页 |
(四) 细化取证方式的规定 | 第31-33页 |
(五) 完善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规定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