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钢筋混凝土梁板三维条带设计方法研究--无次梁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3页
第一章 综述第13-32页
   ·概述第13-15页
     ·本文研究意义第13页
     ·楼盖分析基本理论第13-15页
   ·楼盖设计研究现状第15-21页
     ·设计方法简介第15-17页
     ·条带法简介第17-19页
     ·有限元法简介第19-20页
     ·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第20-21页
   ·楼盖整体性能研究现状第21-26页
     ·梁板协同工作第21-22页
     ·薄膜效应第22-24页
     ·考虑梁板协同工作的设计方法第24-26页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6-32页
     ·本文研究前提第26-28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8页
     ·本文荷载工况第28-29页
     ·本文研究方法第29页
     ·本文研究模型第29-32页
第二章 三维条带法第32-55页
   ·引言第32页
   ·板条划分原则第32-34页
   ·板面荷载分配第34-35页
   ·Sap模型建立与计算第35-40页
     ·模型计算简图第35页
     ·模型参数调整第35-37页
     ·Sap荷载工况第37页
     ·弯矩调整及配筋计算第37-40页
   ·Ansys模型建立与计算第40-43页
     ·网格密度第40-42页
     ·模型其他参数第42-43页
     ·模型加载、约束及收敛第43页
     ·查看及分析结果第43页
   ·板条的划分方法探讨第43-53页
     ·6×6模型第44-47页
     ·9×6模型第47-52页
     ·其他不等跨模型第52-53页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三维条带法的梁板协同工作分析第55-77页
   ·引言第55页
   ·基于梁板协同工作的膜效应系数第55-56页
   ·关于膜效应系数ζ的若干分析第56-60页
     ·框架梁膜效应系数ζ影响因素第56-59页
     ·楼板膜效应系数ζ影响因素第59-60页
     ·挑梁、挑板的调整第60页
   ·弯矩调整原理探讨第60-64页
     ·薄膜效应第60-61页
     ·梁板相互作用第61-64页
   ·活荷载不利布置对模型的影响第64-75页
     ·荷载的不利布置方式第64-65页
     ·荷载不利布置的影响讨论第65-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三维条带法的应用——板负筋构造探讨第77-90页
   ·引言第77页
   ·板负弯矩筋截断位置第77-88页
     ·工程常用截断点第77-78页
     ·本文研究模型第78-79页
     ·楼板反弯点确定方法第79-84页
     ·楼板反弯点位置第84-85页
     ·楼板负弯矩筋截断位置第85-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90-94页
   ·结论第90-92页
   ·展望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佛境—现代佛教建筑的建筑意
下一篇:CT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