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运筹学在经济中的应用论文--博弈论论文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9页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2-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第15-24页
     ·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合作创新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知识共享与知识螺旋的研究现状第19-23页
     ·相关文献研究述评第23-2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29-64页
   ·产业集群理论第29-40页
     ·产业集群的概念辨析第29-36页
     ·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第36页
     ·佩鲁增长极理论第36-38页
     ·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第38-39页
     ·波特钻石模型第39页
     ·区域创新环境理论第39-40页
   ·产业集群创新与合作创新理论第40-53页
     ·创新概念的梳理第40-42页
     ·产业集群创新的主要特点第42-44页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竞争优势第44-48页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第48-50页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主要动力第50-51页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比较第51-53页
   ·知识共享理论第53-62页
     ·知识共享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第54-55页
     ·知识共享的主要观点第55-56页
     ·产业集群知识的主要分类第56-59页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主要特征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的提出:内涵、特征与过程第64-91页
   ·螺旋型知识共享的提出:基于SECI模型的扩展第64-70页
     ·SECI模型的基本环节第64-66页
     ·对SECI模型的拓展:螺旋型知识共享第66-69页
     ·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的特点分析第69-70页
   ·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可能性及其客观基础第70-75页
     ·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可能性:基于知识本身的特性第70-72页
     ·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微观基础:知识价值链第72-73页
     ·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宏观基础:知识场第73-75页
   ·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第75-77页
     ·个体层次的影响因素第75-76页
     ·企业层次的影响因素第76页
     ·集群层次的影响因素第76-77页
     ·网络层次的影响因素第77页
   ·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的四螺旋结构模型第77-83页
     ·三螺旋模型:知识共享与合作创新的典型第77-78页
     ·三螺旋模型的组织架构及其局限第78-80页
     ·产业集群四螺旋结构模型构建:对三螺旋模型的创新与拓展第80-83页
   ·产业集群四螺旋知识共享过程分析第83-89页
     ·知识吸纳与集群合作创新第84-85页
     ·知识转化与集群合作创新第85-86页
     ·知识创造与集群合作创新第86-87页
     ·知识应用与集群合作创新第87-88页
     ·知识扩散与集群合作创新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四章 基于声誉效应的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机理分析第91-100页
   ·声誉效应、不确定性与集群合作创新第91-92页
   ·非对称信息、声誉效应与信任问题第92-94页
   ·模型构建及其过程分析第94-98页
   ·声誉效应模型的主要启示第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五章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第100-117页
   ·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的驱动机制第100-103页
     ·知识经济的促动第100-101页
     ·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需求第101-102页
     ·降低创新成本的动力第102页
     ·信息技术的推动第102-103页
   ·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的运行机制第103-107页
     ·知识挖掘机制第104-105页
     ·知识转移机制第105-106页
     ·知识创新机制第106-107页
   ·产业集群螺旋型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第107-112页
     ·制度规范与人力资本培育机制第107-108页
     ·集群文化与社会资本保障第108-110页
     ·知识存量与技术能力累积保障第110-111页
     ·组织架构变革与共享渠道机制第111-112页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声誉激励机制第112-116页
     ·制度信任与个人信任的互动机制第112-114页
     ·声誉监督与知识产权约束机制第114-115页
     ·构建基于四螺旋模型的中介服务合作协调机制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策略选择——以湖南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第117-160页
   ·湖南装备制造业集群合作创新的现状与特点分析第117-122页
     ·产业区域性集中加快,产业集群效应得到显现第118-121页
     ·合作创新的规模效益明显第121页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政策依赖性较强第121-122页
   ·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案例分析第122-132页
     ·三一重工的合作创新与知识共享第123-126页
     ·中联重科的合作创新与知识共享第126-129页
     ·山河智能的合作创新与知识共享第129-131页
     ·创新案例评析第131-132页
   ·湖南装备制造业集群合作创新与知识共享问题考察第132-139页
     ·创新投入比重低,缺乏相关扶持政策第133-135页
     ·合作创新能力不强,集群企业知识共享力度不够第135-136页
     ·四螺旋知识共享结构不完善,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良第136-139页
   ·湖南装备制造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策略选择第139-158页
     ·运用政策杠杆激励创新,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第139-141页
     ·建立更加有效的人才培育与创新激励机制第141-143页
     ·发挥企业在四螺旋型知识共享中主体地位第143-147页
     ·加强集群创新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拓展知识共享渠道第147-152页
     ·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完善螺旋型知识共享结构第152-155页
     ·促进四螺旋结构互动,加强螺旋型知识共享方式的创新第155-158页
   ·本章小结第158-16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60-163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60-161页
   ·主要创新点第161-162页
   ·研究展望第162-163页
附录: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及知识共享问卷表第163-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8页
致谢第178-17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控球阀流场特性及流量系数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移动通信网络效果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