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基于能源利用的碳脉分析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1 绪论第14-30页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4-18页
     ·二氧化碳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构成第14-16页
     ·化石能源利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第16-17页
     ·基于能源利用的碳排放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第17-18页
   ·研究的框架与方法第18-24页
     ·关于能源及其利用第18-20页
     ·关于碳脉及其传承第20-21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1-24页
   ·主要的成果与创新第24-28页
 注释第28-30页
2 理论与模型综述第30-56页
   ·物质流分析与能流分析第30-36页
     ·物质流分析第30-34页
     ·能流分析第34-36页
   ·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学第36-44页
     ·基本概念第38-39页
     ·温室气体的种类第39页
     ·排放源与吸收汇的部门和类别第39-41页
     ·关键类别第41-42页
     ·时间序列第42页
     ·不确定性第42-44页
     ·质量控制与保证第44页
   ·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第44-46页
     ·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内在联系第44-45页
     ·影响能源相关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第45页
     ·不同层面能源相关的碳排放第45-46页
   ·能源利用与碳排放模型第46-50页
     ·自顶向下模型第47-48页
     ·自底向上模型第48-49页
     ·混合模型第49-50页
   ·LEAP平台与能流碳脉分析第50-55页
     ·LEAP建模方法论第52-54页
     ·LEAP平台在能流碳脉分析中的适用性第54-55页
     ·LEAP平台在能流碳脉分析中的创新性第55页
 注释第55-56页
3 能源利用第56-86页
   ·能源利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第56-64页
     ·能源利用的过程第57-60页
     ·能源利用的方式第60-64页
   ·美国能源利用:油气为主利于碳削减第64-67页
     ·美国能流图与能流分析第64-65页
     ·页岩气开发:始于输入端的能源清洁化第65-67页
   ·中国能源利用:煤为基础垫高碳排放第67-85页
     ·中国能流图与能流分析第67-69页
     ·燃煤发电:囿于加工转化过程的能源清洁化第69-70页
     ·上海煤炭利用与燃煤发电第70-85页
 注释第85-86页
4 清单编制第86-142页
   ·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制度与核算导则第86-100页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制度与有区别责任第87-93页
     ·企业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制度与优先主题第93-99页
     ·澳大利亚国家强制性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第99-100页
   ·能源活动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方法第100-123页
     ·估算方程式第101-104页
     ·估算方法学及其层级选择第104-107页
     ·美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与编制方法第107-117页
     ·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的应用与比较第117-123页
   ·活动水平数据第123-124页
   ·排放因子第124-126页
   ·煤炭的潜在碳排放因子第126-140页
     ·煤炭潜在碳排放因子的内在决定因素第126-131页
     ·煤炭潜在碳排放因子核算的美国经验第131-134页
     ·煤炭潜在碳排放因子核算的中国实践第134-137页
     ·煤炭潜在碳排放因子的核算方法与数据库构成第137-140页
 注释第140-142页
5 碳脉分析第142-172页
   ·基本框架与工具第142-148页
     ·基本框架第143-146页
     ·分析方法第146-147页
     ·桑基图工具第147-148页
   ·碳的自然循环与人为排放第148-157页
     ·碳的分布与自然循环第148-156页
     ·地球辐射失衡与人为CO_2排放第156-157页
   ·能源利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第157-162页
     ·能源利用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内涵第157页
     ·能源利用与能源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别第157-159页
     ·碳的载体与氧化传承第159-162页
   ·二氧化碳的工程捕集与地质埋存第162-166页
     ·CCS的技术原理与特点第162-165页
     ·经济性分析第165-166页
   ·美国碳脉分析第166-170页
 注释第170-172页
6 基于LEAP平台的上海能源利用与碳脉分析第172-228页
   ·LEAP-Shanghai模型的构建第172-184页
     ·模型结构第172-173页
     ·运行机制第173-181页
     ·模型驱动因素与关键假设第181-184页
   ·情景及其参数设置第184-205页
     ·综合情景描述第185-186页
     ·子情景描述第186-204页
     ·其他参数设置第204-205页
   ·情景结果分析第205-217页
     ·综合情景分析第205-216页
     ·子情景贡献水平第216-217页
   ·LEAP仿真结果的碳脉分析第217-228页
     ·能源平衡表仿真结果第217-219页
     ·仿真结果的能流分析第219-223页
     ·仿真结果的碳脉分析第223-228页
7 结语第228-236页
参考文献第236-246页
后记第246-247页

论文共2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规模、结构与碳排放
下一篇:临床试验中多个评价指标的两个统计推断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