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城市广场地域特色营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 | 第13-14页 |
·经济全球化造成城市特色的模糊 | 第14页 |
·城市广场是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 第14页 |
·人的活动成为城市广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 第14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市广场概述 | 第19-25页 |
·城市广场概念 | 第19-20页 |
·城市广场起源 | 第19页 |
·城市广场定义 | 第19-20页 |
·城市广场品质 | 第20页 |
·城市广场品质构成要素 | 第20页 |
·城市广场的综合品质 | 第20页 |
·城市广场实体要素 | 第20-21页 |
·空间基面 | 第20页 |
·空间边界 | 第20-21页 |
·空间构筑物 | 第21页 |
·影响城市广场设计的因素 | 第21-23页 |
·城市人口经济 | 第21页 |
·城市结构形态 | 第21-22页 |
·城市自然地理 | 第22页 |
·城市社会文化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地域特色研究 | 第25-35页 |
·地域特色的内涵 | 第25-27页 |
·地域特色的概念 | 第25页 |
·地域特色的基本要素 | 第25-27页 |
·天津市地域特色分析 | 第27-32页 |
·天津市自然环境特色 | 第27-28页 |
·天津市人文环境特色 | 第28-32页 |
·天津城市空间风貌特色 | 第32-34页 |
·天津城市形态格局特色 | 第32-33页 |
·道路系统和历史街区特色 | 第33-34页 |
·绿地系统和街道景观特色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天津市城市广场品质调研分析 | 第35-59页 |
·天津城市广场基本概况 | 第35-37页 |
·城市广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 第35页 |
·调研实例的选取 | 第35-37页 |
·天津城市广场特色归类 | 第37-40页 |
·依河傍海的自然特色广场 | 第37-38页 |
·文化交融的人文特色广场 | 第38-39页 |
·旧貌换新的人工特色广场 | 第39-40页 |
·都市激情的时代特色广场 | 第40页 |
·天津主要城市广场综合品质调研分析 | 第40-56页 |
·城市广场社会品质中的地域特色表达 | 第40-44页 |
·城市广场空间品质中的地域特色表达 | 第44-54页 |
·广场品质多元化代表实例 | 第54-56页 |
·天津城市广场品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滨水空间利用不足 | 第56页 |
·广场空间尺度不当 | 第56-57页 |
·广场空间围合不够 | 第57页 |
·历史文化挖掘不够 | 第57页 |
·实体要素特色缺乏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天津市城市广场地域特色营造方法探究 | 第59-73页 |
·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广场发展趋势 | 第59-60页 |
·以生态和谐为前提 | 第59页 |
·以城市文化为背景 | 第59页 |
·以人文关怀为准则 | 第59页 |
·以经济技术为辅助 | 第59-60页 |
·城市广场地域特色营造的主要思路 | 第60-63页 |
·调查研究 | 第60-61页 |
·从城市规划角度进行宏观控制 | 第61页 |
·从城市设计角度进行空间形态构成 | 第61-62页 |
·从建筑设计角度进行视觉界面设计 | 第62-63页 |
·从景观设计角度进行空间及细部设计 | 第63页 |
·天津市城市广场地域特色营造的指导性原则 | 第63-66页 |
·回归场所精神的社会品质营造 | 第63-64页 |
·回归城市结构的空间品质营造 | 第64-66页 |
·天津市城市广场地域特色营造的具体方法 | 第66-71页 |
·天津市城市广场中的综合品质营造 | 第66-68页 |
·津城广场案例中的创新设计手法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5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3页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