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体映射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体工程中的应用 | 第19页 |
·信息集成中的应用 | 第19页 |
·Web 服务组合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P2P 信息共享中的应用 | 第20页 |
·自主通信系统的应用 | 第20页 |
·本文工作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本体与本体映射 | 第23-51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本体 | 第24-34页 |
·本体定义 | 第24-27页 |
·本体描述语言 | 第27-32页 |
·本体分类 | 第32-33页 |
·本体应用研究 | 第33-34页 |
·本体映射 | 第34-50页 |
·本体映射定义 | 第35页 |
·相关术语 | 第35-37页 |
·本体映射过程 | 第37-39页 |
·本体映射方法 | 第39-45页 |
·本体映射系统 | 第45-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基于多策略的本体映射方法 | 第51-65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相关工作 | 第52-55页 |
·COMA 系统 | 第52-53页 |
·RiMOM 系统 | 第53页 |
·GLUE 系统 | 第53-54页 |
·ASMOV 系统 | 第54-55页 |
·相似度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定义 | 第55-56页 |
·实体相似度计算方法 | 第56页 |
·实体集合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基于多策略的概念映射方法 | 第57-59页 |
·概念映射的模型框架 | 第57-58页 |
·基于概念名称的策略 | 第58页 |
·基于属性的策略 | 第58页 |
·基于分类关系的策略 | 第58-59页 |
·概念映射发现算法 | 第59页 |
·基于多策略的属性映射方法 | 第59-62页 |
·属性映射的模型框架 | 第60页 |
·数据类型属性的映射策略 | 第60-61页 |
·对象类型属性的映射策略 | 第61-62页 |
·属性映射发现算法 | 第62页 |
·映射优化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基于候选概念集的本体映射方法 | 第65-79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相关工作 | 第66-67页 |
·基于候选概念集的本体映射方法 | 第67-71页 |
·本体映射方法的模型框架 | 第67-68页 |
·候选概念集的产生 | 第68-69页 |
·基于结构的概念相似度计算 | 第69页 |
·基于属性的概念相似度计算 | 第69-71页 |
·本体映射的产生 | 第7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基于 ROCK 聚类的本体分块与映射方法 | 第79-95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相关工作 | 第80-83页 |
·基于 ε-Connections 的本体分块方法 | 第80-81页 |
·BMO 和 PBM 方法 | 第81页 |
·基于数据场的大规模本体映射 | 第81-82页 |
·ROCK 聚类 | 第82-83页 |
·基于 ROCK 聚类的本体分块方法 | 第83-88页 |
·本体分块与映射方法的模型框架 | 第83-84页 |
·概念之间链接的计算方法 | 第84-86页 |
·聚类分块方法 | 第86-88页 |
·块映射策略 | 第88-91页 |
·基于分类关系的块映射策略 | 第89-90页 |
·基于参考点的块映射策略 | 第90页 |
·块相似度的合并策略 | 第90-91页 |
·块映射的产生 | 第9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1-93页 |
·测试数据集 | 第91-92页 |
·评估方法 | 第92-93页 |
·实验结果 | 第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结论 | 第95-96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9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