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7-20页
        1.2.1 水资源评价第17-18页
        1.2.2 水资源可利用量第18-19页
        1.2.3 生态需水量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2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方法研究第22-35页
    2.1 资料代表性分析方法研究第22-24页
        2.1.1 资料三性审查第22-23页
        2.1.2 特大值的处理第23-24页
    2.2 降水蒸发评价第24-28页
        2.2.1 降水评价第24-28页
        2.2.2 蒸发评价第28页
    2.3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研究第28-31页
        2.3.1 单站径流计算方法第28-29页
        2.3.2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第29-31页
    2.4 基于水量水质耦合的水资源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第31-35页
        2.4.1 量质耦合的水资源总量分析方法第31-32页
        2.4.2 按水质折合的水资源总量计算方法研究第32-35页
第三章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研究第35-45页
    3.1 基于水生态健康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研究第35-41页
        3.1.1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研究第35-37页
        3.1.2 生态需水过程趋势及变异性分析第37-39页
        3.1.3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方法研究第39-41页
    3.2 基于水量水质耦合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研究第41-45页
        3.2.1 量质耦合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方法第41-42页
        3.2.2 按水质折合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第42-45页
第四章 济南市降水蒸发评价第45-62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45-47页
        4.1.1 区域概况第45页
        4.1.2 水资源分区第45-47页
    4.2 济南市降水评价第47-58页
        4.2.1 分区年降水量第48-50页
        4.2.2 分区年降水量年代变化趋势分析第50-51页
        4.2.3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第51-52页
        4.2.4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第52-54页
        4.2.5 年降水量系列代表性分析第54-58页
    4.3 基于特大值处理的济南市降水评价第58-59页
        4.3.1 特大值的检验第58页
        4.3.2 特大值的处理第58-59页
    4.4 济南市蒸发评价第59-62页
        4.4.1 单站蒸发能力计算第59-61页
        4.4.2 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第61-62页
第五章 济南市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第62-90页
    5.1 资料的处理第62-74页
        5.1.1 基本资料第62-63页
        5.1.2 单站径流分析计算第63-64页
        5.1.3 单站天然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分析第64-74页
    5.2 基于传统评价方法的济南市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第74-83页
        5.2.1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第74-80页
        5.2.2 年径流深的地区分布第80-81页
        5.2.3 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第81-83页
    5.3 基于特大值处理的济南市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第83-86页
        5.3.1 特大值的检验第83-84页
        5.3.2 特大值的处理第84-86页
    5.4 基于水量水质耦合的济南市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第86-90页
        5.4.1 量质耦合的水资源总量分析第86-87页
        5.4.2 按水质折合的济南市水资源总量计算第87-90页
第六章 济南市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第90-103页
    6.1 基于生态因素的济南市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第90-99页
        6.1.1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计算第90-92页
        6.1.2 生态需水过程趋势及变异性分析第92-95页
        6.1.3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第95-99页
    6.2 基于水质因素的折合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第99-10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5页
    7.1 结论第103页
    7.2 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11-112页
附件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移民满意度驱动机制研究--以宁夏为例
下一篇:克服当前中国腐败现象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