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第一节 褐藻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结构研究史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构效关系研究 | 第17-20页 |
第三节 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神经保护研究 | 第20-21页 |
第四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5页 |
第二章 海带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结构研究 | 第25-77页 |
第一节 海带中硫酸化杂多糖 F0.5 的结构研究 | 第25-45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页 |
·仪器 | 第25-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化学组分分析 | 第26页 |
·低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 第26-27页 |
·低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级 | 第27页 |
·寡糖的制备和纯化 | 第27页 |
·质谱分析 | 第27页 |
·高效液相分析 | 第27页 |
·核磁分析 | 第27-28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28-45页 |
·低分子量褐藻多糖硫酸酯分级组分及寡糖的制备 | 第28-31页 |
·寡糖组分的分析 | 第31-39页 |
·寡糖结构的分析 | 第39-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第二节 海带中硫酸化半乳岩藻聚糖 F1 的结构研究 | 第45-64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脱硫 | 第45-46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6-64页 |
·分离和纯化 | 第46页 |
·ds-F1 组分的分析 | 第46-48页 |
·ds-F1 组分结构的分析 | 第48-55页 |
·LF-1 的 NMR 分析 | 第55-60页 |
·LF-5 的 NMR 分析 | 第60-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第三节 海带中硫酸化岩藻聚糖 F2 的结构研究 | 第64-75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低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 第64页 |
·低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级 | 第64页 |
·脱硫寡糖混合物的制备 | 第64-65页 |
·半制备高效液相制备寡糖 | 第65页 |
·质谱分析 | 第65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5-74页 |
·F2 化学分析 | 第65-67页 |
·ds-F2 组分的分析 | 第67-68页 |
·ds-F2 组分结构的分析 | 第68-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本章结论 | 第75-77页 |
第三章 羊栖菜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结构研究 | 第77-9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7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7页 |
·粗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级 | 第77页 |
·DAHFS-2 的制备 | 第77页 |
·DHFS-3 的制备 | 第77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7-92页 |
·分离和纯化 | 第77-78页 |
·HFS-1 的结构分析 | 第78-80页 |
·HFS-2 的结构分析 | 第80页 |
·HFS-3 的结构分析 | 第8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不同时间和亚种海带之间的褐藻多糖硫酸酯成分的变化 | 第93-10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93页 |
·实验材料 | 第9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3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93-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硫酸化岩藻聚糖的抗凝血活性研究 | 第103-111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0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03-104页 |
·不同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提取 | 第103页 |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测定 | 第103页 |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 | 第103-104页 |
·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 | 第104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04-110页 |
·不同岩藻糖和半乳糖摩尔比和不同分子量的多糖制备 | 第104-106页 |
·抗凝血活性 | 第106-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褐藻酸性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 第111-133页 |
第一节 海带中褐藻酸性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 第111-120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1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1-112页 |
·粗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级 | 第111页 |
·低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 第111页 |
·低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分级 | 第111页 |
·低分子量的褐藻酸性多糖组分的制备 | 第111-112页 |
·MES 23.5 细胞培养和 MTT 法 | 第112页 |
·SH-SY5Y 细胞培养和 MTT 法 | 第112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12-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二节 马尾藻属中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神经保护活性研究 | 第120-132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20-121页 |
·马尾藻多糖分级组分的制备 | 第120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120-121页 |
·去除羟自由的作用 | 第120-121页 |
·去除 DPPH 自由基的作用 | 第121页 |
·还原能力 | 第121页 |
·去除超氧自由基的作用 | 第121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121-131页 |
·马尾藻多糖的提取 | 第121-122页 |
·马尾藻多糖的神经保护活性 | 第122-125页 |
·马尾藻多糖分级组分的制备和化学组分分析 | 第125-126页 |
·马尾藻多糖分级组分的神经保护活性 | 第126-127页 |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127-128页 |
·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128-129页 |
·还原能力 | 第129-130页 |
·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130-131页 |
小结 | 第131-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33-137页 |
结论 | 第133-135页 |
创新点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7页 |
附录 | 第147页 |
博(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的专利目录 | 第147-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