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二氧化钛概述 | 第12-16页 |
·二氧化钛的物理性质 | 第12-13页 |
·二氧化钛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 | 第13-16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固相法 | 第17页 |
·液相法 | 第17-18页 |
·气相法 | 第18-19页 |
·二氧化钛的改性 | 第19-20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现状 | 第20-22页 |
·污水处理 | 第20页 |
·空气净化 | 第20-21页 |
·抗菌 | 第21页 |
·自洁材料 | 第21-22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3-35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二氧化钛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改进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 第24-27页 |
·二氧化钛的物相分析 | 第27-32页 |
·光催化降解 | 第27-29页 |
·甲基橙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29-31页 |
·结构表征与测试 | 第31-32页 |
·复合 CdS/TiO_2的制备 | 第32-35页 |
·复合半导体 | 第32-33页 |
·硫化镉概述 | 第33页 |
·复合 CdS/TiO_2的制备方法及过程 | 第33-34页 |
·光催化及表征测试 | 第34-35页 |
3.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 第35-54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 第35-41页 |
·正交试验 | 第35-37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正交试验单因素光催化效果分析 | 第38-41页 |
·制备二氧化钛最优条件的验证 | 第41-46页 |
·紫外光条件下 TiO_2对甲基橙的降解 | 第46-47页 |
·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影响因素 | 第47-53页 |
·二氧化钛的投加量对甲基橙溶液褪色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甲基橙溶液初始浓度对光催化褪色率的影响 | 第48-50页 |
·P25 与最优条件下制备所得 TiO_2降解甲基橙的对比研究 | 第50-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CdS/TiO_2的制备 | 第54-63页 |
·CdS/TiO_2的制备 | 第54-56页 |
·复合 CdS/TiO_2的理论基础 | 第54页 |
·CdS/TiO_2的制备过程 | 第54-55页 |
·氢氧化钠与氨水反应的比较 | 第55-56页 |
·不同 CdS 掺杂量对降解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 CdS 掺杂量的制备 | 第56-57页 |
·不同掺杂量光催化效果分析 | 第57-58页 |
·样品光催化分析及其表征 | 第58-61页 |
·CdS/TiO_2紫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 第58-59页 |
·样品 X 射线衍射 | 第59-60页 |
·样品扫描电镜 | 第60-61页 |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创新点 | 第6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64-66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