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公告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 | 第12-13页 |
·银行贷款的侵占效应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体系及上市公司融资现状 | 第16-22页 |
·股权融资 | 第16-17页 |
·债券融资 | 第17-22页 |
·我国银行体系 | 第18-19页 |
·我国上市公司银行贷款融资现状 | 第19-21页 |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银行贷款侵占小股东权益实例 | 第21-22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银行贷款市场反应实证分析 | 第22-38页 |
·样本选择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事件研究法 | 第23页 |
·事件的定义和事件期的选择 | 第23页 |
·超额收益率的计算 | 第23-25页 |
·变量设定 | 第25-26页 |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第26-27页 |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实证分析 | 第28-34页 |
·银行贷款公告效应的整体性分析 | 第28-29页 |
·自由现金流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回归 | 第29-32页 |
·稳健性测试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银行性质对累积超额收益影响的分析 | 第34-38页 |
·银行不良贷款率对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银行声誉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回归 | 第35-36页 |
·上市公司性质与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回归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启示 | 第38-42页 |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银行贷款存在侵占效应 | 第38页 |
·国有控股企业银行贷款的侵占效应更显著 | 第38-39页 |
·启示 | 第39-41页 |
·加强银行对贷款的监督作用 | 第39页 |
·规范关联交易行为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 第39页 |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39-40页 |
·加快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股减持战略 | 第40页 |
·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 | 第40-41页 |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 第41-42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41页 |
·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