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动态恶意行为的P2P信任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工作 | 第16-30页 |
·P2P网络介绍 | 第16-22页 |
·P2P网络的特点 | 第16-19页 |
·P2P网络的分类 | 第19-22页 |
·P2P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22页 |
·信任模型介绍 | 第22-26页 |
·信任模型的特点 | 第23-24页 |
·全局信任模型的计算方法介绍 | 第24-26页 |
·信任建模的一般方法 | 第26-27页 |
·动态恶意行为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DMBTrust信任模型建模 | 第30-42页 |
·节点的局部信任值的定义及存储数据结构 | 第31-34页 |
·节点的局部信任值定义 | 第31-32页 |
·节点的局部信任值存储数据结构 | 第32-34页 |
·节点的全局信任值的定义 | 第34-35页 |
·动态恶意行为的鉴别机制 | 第35-37页 |
·动态恶意行为的惩罚机制 | 第37-40页 |
·幂指函数特性 | 第37-38页 |
·虚假评价的惩罚机制 | 第38-40页 |
·正常行为的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DMBTrust信任模型求解算法 | 第42-54页 |
·P2P网络中节点通信协议设计 | 第42-46页 |
·节点新加入或退出网络时的情形 | 第42-44页 |
·与节点信任值相关的协议原语设计 | 第44-46页 |
·网络中节点的局部信任值与全局信任值的求解算法 | 第46-48页 |
·网络中节点局部信任值的求解算法 | 第46-47页 |
·网络中节点全局信任值的求解算法 | 第47-48页 |
·节点动态恶意行为的实时检测与反馈算法 | 第48-51页 |
·对节点动态恶意行为的实时检测算法 | 第49-50页 |
·对节点的惩罚或激励算法 | 第50-51页 |
·DMBTrust信任模型算法总体流程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仿真与实验 | 第54-68页 |
·原型系统设计与应用 | 第54-55页 |
·原型系统架构 | 第54-55页 |
·原型系统应用场景 | 第55页 |
·仿真系统介绍 | 第55-60页 |
·仿真系统架构 | 第56-59页 |
·DMBTrust算法在仿真系统中的实现 | 第59-60页 |
·仿真系统中节点分类 | 第60-61页 |
·仿真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N类节点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页 |
·P类节点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S类节点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F类节点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D类节点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网络中所有节点都存在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