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5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15-16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6-39页 |
| 综述一 质性访谈概况及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 第16-26页 |
| 1 访谈的起源 | 第16页 |
| 2 访谈的定义 | 第16页 |
| 3 访谈的类型 | 第16-17页 |
| ·结构型访谈 | 第16-17页 |
| ·无结构型访谈 | 第17页 |
| ·半结构型访谈 | 第17页 |
| 4 访谈的意义 | 第17-18页 |
| 5 访谈的原则 | 第18-19页 |
| 6 访谈的基本步骤 | 第19-20页 |
| 7 访谈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20-21页 |
| 8 访谈的伦理道德 | 第21页 |
| 9 访谈的局限性 | 第21页 |
| 10 访谈在中医领域的应用 | 第21-26页 |
| 综述二 方药量效关系的文献理论研究 | 第26-39页 |
| 1 量效关系定义 | 第26页 |
| 2 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26-33页 |
| ·药材质量 | 第26-28页 |
| ·炮制方法 | 第28页 |
| ·药物配伍 | 第28页 |
| ·地域环境 | 第28-29页 |
| ·时间因素 | 第29页 |
| ·体质因素 | 第29-30页 |
| ·主证轻重 | 第30页 |
| ·煎服法 | 第30-33页 |
| ·煎煮法 | 第31-32页 |
| ·服药方法 | 第32-33页 |
| 3 临床和实验的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 第33页 |
| 4 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33-35页 |
| ·基于数据挖掘的方药量效关系研究 | 第33-34页 |
| ·基于临床病证的量效关系研究 | 第34页 |
| ·建立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探讨药效作用强度与量效关系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第二部分 运用半结构式访谈探索量效关系 | 第39-61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39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 3 研究内容 | 第39-41页 |
| ·研究理论 | 第39-40页 |
|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 ·半结构式访谈法 | 第40页 |
| ·观察法 | 第40页 |
| ·抽样方法 | 第40-41页 |
| ·资料分析软件 | 第41页 |
| 4 研究方案 | 第41-43页 |
| ·半结构式访谈技术路线图 | 第41-42页 |
| ·资料分析过程 | 第42-43页 |
| 5 研究实施 | 第43-46页 |
| ·抽样方法 | 第4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 ·研究对象 | 第43页 |
| ·访谈提纲 | 第43-44页 |
| ·质量控制 | 第44-46页 |
| ·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 | 第44-45页 |
| ·研究者的内省日志 | 第45-46页 |
| 6 研究资料分析过程 | 第46-61页 |
| ·框架分析理论概况 | 第46-50页 |
| ·框架分析法的应用特点 | 第46-47页 |
| ·框架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 第47页 |
| ·具体操作 | 第47-50页 |
| ·国医大师个体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 | 第50-61页 |
| ·当前临床药物的剂量 | 第50-51页 |
| ·量与效的关系 | 第51-52页 |
| ·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52-56页 |
| ·药物剂量安全控制策略 | 第56-58页 |
| ·现版《药典》饮片规定的剂量 | 第58-60页 |
| ·主题关联分析图谱 | 第60-61页 |
| 第三部分 基于多阶段随机问卷调研探讨量效关系 | 第61-8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61页 |
| 2 研究目的 | 第61-62页 |
| 3 研究内容 | 第62-65页 |
| ·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 第62页 |
| ·具体内容 | 第62页 |
| ·数据的纳入排除标准 | 第62页 |
| ·数据录入 | 第62-64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64-65页 |
| ·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统计 | 第64页 |
| ·对煎煮方法、服药方法的统计 | 第64页 |
| ·对量效关系影响因素重要性的统计 | 第64-65页 |
| 4 研究流程 | 第65-68页 |
| ·多阶段随机问卷的操作流程 | 第65页 |
| ·综合性中医院临床中医医师筛选流程 | 第65-68页 |
| 5 研究结果 | 第68-89页 |
| ·被调查临床中医医师的基本信息汇总 | 第68-69页 |
| ·TOP50在当今临床的使用情况,且与《药典》规定剂量比较 | 第69-73页 |
| ·其他因素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 第73-82页 |
| ·性别分组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 ·年龄分组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 第74-76页 |
| ·从医所在地分组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 第76-78页 |
| ·职称分组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 ·学历分组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 ·从事临床工作时间分组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 第80-82页 |
| ·临床中医医师对当前药物用量的看法 | 第82-83页 |
| ·当今临床中医医师的所开处方药味数统计 | 第83-84页 |
| ·煎服方法的研究 | 第84-87页 |
| ·量效关系影响因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列 | 第87-89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89-94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 研究内容和发现 | 第89-92页 |
| ·对煎服方法的探讨 | 第89-90页 |
| ·量效关系影响因素探讨 | 第90页 |
| ·方药用量控制策略探讨 | 第90-91页 |
| ·大剂量药物安全控制策略 | 第91页 |
| ·毒性药物安全控制策略 | 第91页 |
| ·《药典》饮片规定剂量探讨 | 第91-92页 |
| 3 研究创新点 | 第92页 |
| 4 研究不足 | 第92-93页 |
| 5 研究展望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个人简介 | 第97-99页 |
| 附件1 学校介绍信——访谈 | 第99-100页 |
| 附件2 访谈知情同意书 | 第100-102页 |
| 附件3 方药量效关系访谈提纲 | 第102-103页 |
| 附件4 学校介绍信——问卷调研 | 第103-104页 |
| 附件5 方药量效关系调查问卷 | 第104-114页 |
| 附件6 原始资料转录稿 | 第114-115页 |
| 附件7 ATLAS.ti软件中的初步分析 | 第115-116页 |
| 附件8 ATLAS.ti软件分析中的代码 | 第116-117页 |
| 附件9 原始资料缩影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