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石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物理处理法 | 第12-13页 |
| ·化学处理法 | 第13-14页 |
| ·生物处理法 | 第14页 |
| ·臭氧氧化技术 | 第14-17页 |
| ·臭氧的性质 | 第14-15页 |
| ·臭氧氧化机理 | 第15-16页 |
| ·臭氧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曝气生物滤池 | 第17-18页 |
| ·发展介绍 | 第17页 |
| ·工作原理、特点及主要形式 | 第17-18页 |
| ·臭氧/曝气滤池组合工艺 | 第18-20页 |
|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1页 |
|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25页 |
| ·试验装置 | 第21-22页 |
| ·试验用水水质 | 第22页 |
| ·试验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2-25页 |
| ·常规测试指标及方法 | 第22-23页 |
| ·特殊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 第3章 石化二级出水的水质特性研究 | 第25-30页 |
| ·二级出水常规指标 | 第25-26页 |
| ·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第26-27页 |
| ·二级出水中荧光特性研究 | 第27页 |
| ·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 | 第27-28页 |
| ·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 GC/MS 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臭氧氧化单元的运行与有机物去特性研究 | 第30-47页 |
| ·臭氧氧化运行的参数研究 | 第30-33页 |
| ·投量、接触时间与转移率和利用率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 ·pH 对臭氧氧化的影响 | 第31-33页 |
| ·臭氧氧化单元处理效果的研究 | 第33-45页 |
| ·臭氧对废水中 COD 去除 | 第33-34页 |
| ·臭氧对废水 UV254变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臭氧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 第35-41页 |
| ·对废水中有机物组成结构的改变 | 第41-42页 |
| ·废水可生化性的变化 | 第42-43页 |
| ·氨氮的去除 | 第43-44页 |
| ·色度和浊度的去除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与优化研究 | 第47-59页 |
| ·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选择 | 第47-48页 |
|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与稳定 | 第48-49页 |
| ·曝气生物滤池挂膜方式的选择 | 第48页 |
| ·曝气生物滤池挂膜启动试验分析 | 第48-49页 |
|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参数优化 | 第49-52页 |
| ·气水比对 BAF 的影响 | 第49-51页 |
| ·水力停留时间 | 第51-52页 |
| ·曝气生物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 | 第52-55页 |
| ·对废水中 COD 的去除 | 第52-53页 |
| ·对废水中 UV254变化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对废水中 NH4+-N、TN 的去除 | 第54-55页 |
| ·不同填料层高度的有机物降解特性 | 第55-56页 |
| ·不同填料层高度微生物的特性研究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6章 O3-BAF 与 BAF-O3组合工艺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对比与研究 | 第59-80页 |
| ·O3-BAF 组合工艺运行效果研究 | 第59-65页 |
| ·工艺处理效果 | 第59-65页 |
| ·BAF-O3组合工艺运行效果研究 | 第65-72页 |
| ·不同臭氧投加量对臭氧单元运行效果的影响 | 第65-67页 |
| ·工艺处理效果 | 第67-72页 |
| ·两种工艺的运行对比分析 | 第72-78页 |
| ·O3-BAF 与 BAF-O3对 COD 的去除效果比较 | 第72-74页 |
| ·O3-BAF 与 BAF-O3对 UV254变化影响的比较 | 第74-76页 |
| ·对氮的去除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1页 |
| ·结论 | 第80页 |
| ·建议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 附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