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引言 | 第8页 |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8-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史 | 第8-9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9-11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层状正极材料LiCoO_2 | 第12-13页 |
·尖晶石型LiMn_2O_4 | 第13-14页 |
·橄榄石型LiFePO_4 | 第14-15页 |
·Li_3V_2(PO_4)_3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及意义 | 第20-22页 |
·本论文的内容 | 第20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高温碳热还原法合成块状Li_3V_2(PO_4)_3/C材料的碳源研究 | 第22-30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块状Li_3V_2(PO_4)_3/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4-25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25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Li_3V_2(PO_4)_3的结构与形貌 | 第25-27页 |
·Li_3V_2(PO_4)_3的电化学性能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高温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状Li_3V_2(PO_4)3/C的研究 | 第30-42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多孔Li_3V_2(PO_4)_3/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2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32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32-3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3-40页 |
·温度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3-36页 |
·煅烧时间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草酸量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多孔状Li_3V_2(PO_4)_3/C与块状Li_3V_2(PO_4)3/C材料的性能比较 | 第42-53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Li_3V_2(PO_4)_3/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4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44-4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5-52页 |
·XRD表征及分析 | 第45-46页 |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46-47页 |
·充放电和循环性能 | 第47-50页 |
·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分析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多孔状Li_3V_2(PO_4)_3/C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 第53-61页 |
·前言 | 第53-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扣式电池的组装 | 第55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55页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0页 |
·CV法测定锂离子扩散系数 | 第56-58页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