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分类学(系统微生物学)论文--细菌纲论文--真细菌目论文

大豆慢生根瘤菌分子进化学分析及土著大豆根瘤菌生物地理分布的高通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图表清单第9-11页
缩略词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生物固氮第13-14页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体系第14-17页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进化第14-15页
     ·根瘤菌与宿主植物共生体系的建立过程第15-17页
   ·种群遗传学研究第17-19页
   ·大豆根瘤菌研究进展第19-30页
     ·大豆根瘤菌基因组研究第20-22页
     ·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22-25页
     ·大豆根瘤菌生物地理学研究第25-3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0-31页
   ·项目资助第31-33页
第二章 大豆慢生根瘤菌分子进化学分析第33-67页
   ·引言第33-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45页
     ·供试菌株第34页
     ·选取代表菌株第34-41页
     ·选择扩增基因第41-42页
     ·扩增基因第42-43页
     ·计算SMc00019-truA-thrA的ANI值第43-44页
     ·核心基因和共生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第44页
     ·序列多态性分析及种群学分析第44页
     ·计算基因及不同种群的基因重组第44-45页
     ·种群结构分析第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62页
     ·代表菌株和12个基因扩增第45-47页
     ·根据核心基因(SMc00019-truA-thrA)的ANI值划分种群第47-48页
     ·核苷酸多态性研究第48-50页
     ·大豆慢生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分析第50-54页
     ·遗传重组在大豆慢生根瘤菌进化中的作用第54-56页
     ·Bradyrhizobium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研究第56-62页
   ·讨论第62-67页
     ·大豆慢生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第63页
     ·大豆慢生根瘤菌遗传分化第63-64页
     ·大豆慢生根瘤菌共生岛独特的进化历程第64-67页
第三章 土著大豆根瘤菌生物地理分布的高通量研究第67-121页
   ·引言第67页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67-77页
     ·全国三个生态区采样点概述第67-69页
     ·土壤DNA提取第69-70页
     ·根瘤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第70页
     ·根瘤菌DNA提取第70页
     ·根瘤菌的IGS PCR-RFLP第70-71页
     ·根瘤菌BOX-PCR指纹图谱第71-72页
     ·四个根瘤菌属参比菌株的rpoB基因扩增第72页
     ·采样点土壤性质测定第72-75页
     ·测序结果分析方法第75-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110页
     ·不同生态区大豆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α多样性分析第77-81页
     ·不同生态区大豆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分析第81-90页
     ·不同生态区大豆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的β多样性分析第90-91页
     ·代表属的多样性研究第91-100页
     ·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第100-106页
     ·与大豆结瘤的根瘤菌多样性研究第106-110页
   ·讨论第110-121页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第111-117页
     ·根瘤菌的生物地理分布特征第117-121页
结论与展望第121-123页
 结论第121-122页
 展望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附录第143-145页
个人简历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维链霉菌中三个ECF-σ因子σ25、σ5和σ16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拟南芥WRKY45转录因子参与响应低磷胁迫的实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