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摘要 | 第13页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两相流概述 | 第14页 |
·过程层析成像技术与ECT/ERT双模态成像技术 | 第14-15页 |
·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35页 |
摘要 | 第19页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ECT/ERT双模态成像技术 | 第20-24页 |
·ECT、ERT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ECT/ERT双模态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ECT/ERT双模态成像技术的分类 | 第22-24页 |
·C~4D的测量原理及应用 | 第24-27页 |
·C~4D测量原理 | 第24-25页 |
·C~4D系统构成 | 第25-27页 |
·C~4D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7页 |
·相敏解调技术 | 第27-33页 |
·模拟相敏解调技术 | 第28-31页 |
·数字相敏解调技术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ECT/ERT双模态系统传感器结构及其优化设计 | 第35-47页 |
摘要 | 第35页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现有ECT/ERT双模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36页 |
·新型双模态传感器结构及其等效电路 | 第36-38页 |
·双模态传感器的场域模型 | 第38-40页 |
·双模态传感器结构参数的仿真优化 | 第40-43页 |
·传感器优化指标 | 第40-41页 |
·传感器优化结果 | 第41-43页 |
·优化后传感器的敏感场分布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C~4D的ECT/ERT双模态系统设计 | 第47-67页 |
摘要 | 第47页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47-48页 |
·基于C~4D的ECT/ERT双模态系统总体结构 | 第48页 |
·双模态系统硬件设计 | 第48-56页 |
·DDS模块设计 | 第48-50页 |
·APSD模块设计 | 第50-55页 |
·APSD测量原理 | 第50-53页 |
·APSD模块的测量过程 | 第53-55页 |
·CAC模块 | 第55-56页 |
·双模态系统软件设计 | 第56-59页 |
·主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数据采集和处理程序 | 第57-59页 |
·基于C~4D的ECT/ERT双模态系统性能测试 | 第59-65页 |
·基于C~4D的ECT/ERT双模态系统样机 | 第59页 |
·数据采集速度 | 第59-60页 |
·在线成像效果 | 第60-65页 |
·ECT模态成像效果 | 第61-63页 |
·ERT模态成像效果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基于DPSD的新型双模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第67-87页 |
摘要 | 第67页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67-68页 |
·概述 | 第68-69页 |
·基于DPSD的新型双模态系统的总体结构与测量原理 | 第69-71页 |
·基于DPSD的新型双模态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69页 |
·DPSD的测量原理 | 第69-71页 |
·DPSD技术中关键参数的仿真优化 | 第71-77页 |
·正弦激励信号的频率 | 第72-74页 |
·AD位数和每周期采样点数 | 第74-75页 |
·AD采样周期数 | 第75-76页 |
·参考信号位数 | 第76-77页 |
·基于DPSD的新型双模态系统数据采集单元的设计 | 第77-83页 |
·1/V转换模块 | 第77-78页 |
·数字解调与通讯模块 | 第78-83页 |
·DSP部分设计 | 第78-79页 |
·FPGA部分设计 | 第79-83页 |
·基于DPSD的新型双模态系统初步实验结果 | 第83-86页 |
·数据采集速度 | 第84-85页 |
·测量精度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