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史论文--清、清以前政治论文

明代官马民牧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图表目录第9-10页
绪论第10-19页
 一、 研究动机第10-11页
 二、 研究范围与时间断限第11-14页
  1、民牧的研究范围第11-12页
  2、时间断限第12-14页
 三、 研究回顾第14-17页
 四、 章节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一章 明代马政的情况介绍第19-37页
 第一节 官马民牧第19-30页
  一、 管理机构设置与变化第19-21页
  二、 牧养地区划分第21-25页
  三、 马匹种类介绍第25-26页
  四、 种马佥派办法与课驹标准第26-30页
 第二节 官马官牧第30-37页
  一、 管理机构设置与变化第30-35页
  二、 草场兴废第35-37页
第二章 官马民牧的发展变迁第37-62页
 第一节 民牧成果的爆发期(洪武二十八年到正统十一年)第37-41页
  一、 洪武时期的奠定第37-38页
  二、 永乐时期的发展第38-40页
  三、 洪、宣以至正统十一年的极盛第40-41页
 第二节 民牧政策的完善期(正统十二年到正德三年)第41-50页
  一、 寄养马的出现第41-45页
  二、 弘治六年的种马定额第45-48页
  三、 正德二年的改革第48-50页
 第三节 民牧的急剧变化期(正德四年到万历九年)第50-57页
  一、 隆庆二年的种马半卖第50-51页
  二、 万历九年的种马尽卖第51-52页
  三、 开始已久的折色和此期白银收入第52-54页
  四、 各边奏讨与各部拆借的开始第54-57页
 第四节 民牧的勉强维持期(万历十年到明末)第57-62页
  一、 万历十四年种马的象征性恢复第57-58页
  二、 各边奏讨与各部门拆借的扩大化第58-62页
第三章 由官马民牧的发展变化所得出的三点认识第62-85页
 第一节 民牧地位的不断上升第62-68页
  一、 牧养机构的变化第63-65页
  二、 养马数量的变化及其后期折色第65-68页
 第二节 太仆寺财政职能的出现第68-80页
  一、 成、弘以后太仆寺的白银收入第69-76页
  二、 成、弘以后太仆寺的白银支出第76-80页
 第三节 官马民牧与晚明社会变迁第80-85页
  一、 整体包含和推动个体第80-81页
  二、 个体表现和适应整体第81-85页
结语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后记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廉吏研究
下一篇:河东集团建国道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