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2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 | 第11-14页 |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 第11-12页 |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12页 |
·关于高校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 | 第14-17页 |
·关于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14-15页 |
·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关于我国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模式 | 第16-17页 |
4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农业推广 | 第17-19页 |
·农业推广模式 | 第19页 |
·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19页 |
·农业科技推广框架理论 | 第19-20页 |
·农业科技推广绩效分析 | 第20-21页 |
·农业科技推广绩效分析的内涵 | 第20页 |
·农业科技推广绩效分析的内容 | 第20-21页 |
5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演进及主要模式 | 第22-29页 |
1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演进 | 第22-24页 |
·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萌芽阶段 | 第22-23页 |
·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 | 第23页 |
·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的完善阶段 | 第23-24页 |
·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体系的改革创新阶段 | 第24页 |
2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 第24-29页 |
·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24-26页 |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26-27页 |
·科技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27-28页 |
·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模式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高校主导型科技推广模式及绩效分析 | 第29-40页 |
1 三所农业高校的科技推广模式 | 第29-31页 |
·“N”校 | 第29-30页 |
·“S”校 | 第30页 |
·“H”校 | 第30-31页 |
2 三所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模式绩效比较分析 | 第31-35页 |
·指标选择 | 第31页 |
·推广模式投入的比较 | 第31-33页 |
·经费投入的比较 | 第31-32页 |
·人力投入的比较 | 第32-33页 |
·推广模式产出的比较 | 第33-34页 |
·经济绩效比较 | 第33页 |
·社会绩效比较 | 第33-34页 |
·推广模式投入与产出的比较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3 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5-40页 |
·推广职能不明确 | 第35-36页 |
·推广内容与实际需求有差距 | 第36-38页 |
·推广方式有待改进 | 第38页 |
·推广服务难以保持长效性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特点及经验借鉴 | 第40-45页 |
1 加拿大“政府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0页 |
2 日本“政府与农协组织协同合作”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0-41页 |
3 丹麦“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1-42页 |
4 美国“高校主导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42-45页 |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特点 | 第42-43页 |
·美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我国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模式的制度保障与优化途径 | 第45-52页 |
1 突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明确农业高校科技推广的主体地位 | 第45-46页 |
2 建立长效的农业科技推广财政投入机制,完善保障措施 | 第46-47页 |
3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信息网络渠道 | 第47页 |
4 整合各方资源,着力推进农业高校科技推广协同创新 | 第47-48页 |
5 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农业高校新型科技推广模式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