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 | 第9-1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既往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文章的基本架构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清末益阳城市现代化的起步与滥觞 | 第14-30页 |
·传统因素与益阳城市现代化 | 第14-16页 |
·区位与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近代以前城市经济的境况 | 第15-16页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益阳城市现代化的滥觞 | 第16-18页 |
·经济与公共服务现代化的启动抉择 | 第18-24页 |
·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18-19页 |
·工矿业的崭露头角 | 第19-22页 |
·轮船运输业的兴起 | 第22-23页 |
·近代邮电业的发轫 | 第23-24页 |
·现代医卫事业的显露 | 第24页 |
·政治现代化的起步 | 第24-27页 |
·政治动员的开始 | 第24-26页 |
·新式机构的创建 | 第26-27页 |
·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北洋政府时期益阳城市现代化的逐步推进 | 第30-60页 |
·军阀混战与内政的混乱 | 第30-31页 |
·经济现代化的继续推进 | 第31-37页 |
·商业和手工业的艰难缓进 | 第31-34页 |
·现代工矿业的初步发展 | 第34-37页 |
·政治现代化的新进展 | 第37-45页 |
·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扩大 | 第37-39页 |
·政治体制的渐趋完善 | 第39-40页 |
·党派群团的不断涌现 | 第40-43页 |
·民主运动的高涨 | 第43-45页 |
·民众社会生活的嬗迭 | 第45-54页 |
·西方宗教文化的传播 | 第45-47页 |
·民众物质生活的演变 | 第47-50页 |
·社会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变换 | 第50-54页 |
·城市交通的经营与维持 | 第54-55页 |
·教育和医卫事业的拓展 | 第55-59页 |
·教育事业的持续进步 | 第55-58页 |
·医疗慈善事业的发展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国民政府时期益阳城市现代化的曲折发展 | 第60-88页 |
·国民政府前期益阳城市现代化的进展 | 第60-80页 |
·工商经济的发展与日趋式微 | 第60-64页 |
·金融机构的恢复重建 | 第64-66页 |
·农业领域的新变化 | 第66-67页 |
·政治现代化的曲折演进 | 第67-71页 |
·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展 | 第71-73页 |
·陆路交通现代化的肇端 | 第73-75页 |
·邮电网络的扩充 | 第75-76页 |
·文教事业的兴盛 | 第76-79页 |
·慈善和医卫事业的前进 | 第79-80页 |
·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 第80-81页 |
·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和兵燹后的沦沉 | 第81-83页 |
·战后益阳城市现代化的徘徊与衰败 | 第83-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结束语 | 第88-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