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9页 |
·时间—环境温度—荷载变化路径 | 第12-15页 |
·构件的耐火性能 | 第15-16页 |
·框架结构的耐火性能 | 第16-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21页 |
第2章 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 | 第21-68页 |
·前言 | 第21页 |
·试验研究 | 第21-36页 |
·试验概况 | 第21-24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4-3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6-55页 |
·温度场计算 | 第36-40页 |
·结构计算 | 第40-51页 |
·模型验证 | 第51-55页 |
·工作机理分析 | 第55-60页 |
·温度-时间关系 | 第56-57页 |
·荷载-轴向位移关系 | 第57-58页 |
·截面应力分布 | 第58-60页 |
·火灾后剩余承载力及实用计算方法 | 第60-66页 |
·火灾后剩余承载力 | 第60-65页 |
·实用计算方法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3章 火灾后型钢混凝土柱—混凝土梁平面框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68-100页 |
·前言 | 第68页 |
·试验简介 | 第68-74页 |
·试件设计 | 第68-71页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71-72页 |
·数据测量 | 第72-73页 |
·试验方法 | 第73-74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98页 |
·试验现象 | 第74-84页 |
·耐火极限和火灾后剩余承载力 | 第84-87页 |
·温度-时间关系 | 第87-94页 |
·位移-时间关系 | 第94-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4章 火灾后型钢混凝土平面框架力学性能分析 | 第100-131页 |
·前言 | 第100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00-109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100-102页 |
·模型验证 | 第102-109页 |
·火灾后平面框架力学性能分析 | 第109-125页 |
·算例的计算条件 | 第109-110页 |
·温度-时间关系 | 第110-112页 |
·典型破坏形态 | 第112-115页 |
·梁和柱变形特点 | 第115-118页 |
·截面内力分布规律 | 第118-121页 |
·截面应变分布 | 第121-125页 |
·约束对平面框架火灾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25-130页 |
·约束刚度的计算 | 第125-127页 |
·平面框架变形和约束反力 | 第127-128页 |
·截面内力分布规律 | 第128-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5章 火灾后型钢混凝土平面框架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 | 第131-143页 |
·前言 | 第131-132页 |
·火灾后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2-140页 |
·计算条件 | 第132-134页 |
·参数分析 | 第134-140页 |
·火灾后框架柱计算长度实用计算方法 | 第140-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6页 |
·结论 | 第143-145页 |
·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6页 |
致谢 | 第156-158页 |
附录 A 高强混凝土高温爆裂的计算程序 | 第158-159页 |
附录 B 混凝土高温徐变、瞬态热应变及本构关系计算程序 | 第159-1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