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8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 第15-20页 |
·温室效应 | 第15页 |
·温室气体及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 第15-19页 |
·主要排放源及其危害现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传统 CO_2分离捕捉技术 | 第20-22页 |
·吸收法分离技术 | 第20-21页 |
·膜法分离技术 | 第21-22页 |
·吸附分离法 | 第22页 |
第四节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 第22-30页 |
·CCS 简述 | 第22页 |
·CO_2分离捕捉路线 | 第22-25页 |
·CO_2封存技术路线 | 第25-30页 |
第五节 高温固碳研究概况 | 第30-36页 |
·CCR 过程简述 | 第30-32页 |
·文献综述 | 第32-34页 |
·钙基材料的制备及活化方法 | 第34-36页 |
第六节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本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36-37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第二章 钙基吸收剂高温固碳性能研究 | 第38-6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38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38-44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固定床反应原理 | 第39-40页 |
·垂直式固定床反应装置 | 第40-41页 |
·CO_2吸收容量的分析计算 | 第41-42页 |
·吸收剂表征手段 | 第42页 |
·钙基吸收剂的制备 | 第42-43页 |
·CO_2吸收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44-59页 |
·气体流速对吸收剂 CO_2吸收容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颗粒粒径对吸收剂 CO_2吸收容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温度对几种钙基材料碳酸化行为的影响 | 第46-49页 |
·XRD 分析 | 第49-51页 |
·形貌分析 | 第51-52页 |
·几种材料的氮吸附分析 | 第52-54页 |
·循环反应特性研究 | 第54-55页 |
·失活模型分析研究 | 第55-58页 |
·机理讨论 | 第58-5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三章 钙基粉煤灰吸收剂高温固碳性能研究 | 第60-93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1页 |
·吸收剂的成分及形貌分析表征 | 第61-62页 |
·吸收剂的制备步骤 | 第62-63页 |
·CO_2吸收实验过程 | 第63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63-91页 |
·CaO-CaO/FA 吸收剂的碳酸化特性研究 | 第63-72页 |
·其它几种钙基粉煤灰吸收剂的碳酸化特性研究 | 第72-79页 |
·其它钙基粉煤灰吸收剂的 XRD 分析 | 第79-81页 |
·其它钙基粉煤灰吸收剂的氮吸附分析 | 第81-83页 |
·白云石(Dolomite)矿物的碳酸化行为研究 | 第83-91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四章 钙基吸收剂及钙基粉煤灰吸收剂循环反应特性研究 | 第93-115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93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93-9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93-94页 |
·吸收剂的成分及形貌分析表征 | 第94页 |
·吸收剂的制备步骤 | 第94页 |
·CO_2吸收实验过程 | 第94-9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95-114页 |
·单一及多循环穿透曲线分析 | 第95-96页 |
·煅烧温度对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96-98页 |
·煅烧气氛对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影响 | 第98-99页 |
·循环稳定性研究 | 第99-11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五章 稀土改性钙基吸收剂高温固碳性能研究 | 第115-14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15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115-118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15-116页 |
·吸收剂的成分及形貌分析表征 | 第116页 |
·吸收剂的制备步骤 | 第116-118页 |
·CO_2吸收实验过程 | 第118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38页 |
·La 和 Ce 掺杂量对 CaO 碳酸化行为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温度对 La/CaO 和 Ce/CaO 碳酸化行为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XRD 分析 | 第122-126页 |
·SEM 分析 | 第126-127页 |
·煅烧温度对吸收剂制备的影响 | 第127-135页 |
·LaAlO_3和 CeAlO_3碳酸化反应特性研究 | 第135页 |
·循环稳定性研究 | 第135-138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六章 流化床反应器内钙基材料固碳研究 | 第140-156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40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140-143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40-141页 |
·流化床反应装置 | 第141页 |
·吸收剂的制备步骤 | 第141-142页 |
·CO_2吸收实验过程 | 第142-143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143-152页 |
·流化床反应器中碳酸化反应阶段的特征曲线 | 第143-144页 |
·CaAc_2-CaO 和 CaAc_2-CaO-FA 吸收剂循环碳酸化行为研究 | 第144-146页 |
·流化床反应器分析 | 第146-149页 |
·碳酸化反应过程阶段分析 | 第149-152页 |
第四节 燃煤电厂固硫固碳综合工艺分析 | 第152-15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56-160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56-158页 |
第二节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8页 |
第三节 建议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70-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