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植物景观概念定位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植物景观研究内容及应用 | 第12-13页 |
| ·我国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 第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现代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思维的多元化 | 第16-21页 |
| ·师法自然的遵循 | 第16-17页 |
| ·现代主义的影响 | 第17-18页 |
| ·人性化设计的追求 | 第18-19页 |
| ·生态主义的思潮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现代城市植物景观对人的行为支持 | 第21-42页 |
| ·视觉认知需求与植物景观设计 | 第21-26页 |
| ·人的视觉机能 | 第21-22页 |
| ·观赏距离与植物设计 | 第22-26页 |
| ·触空间 | 第22-23页 |
| ·近空间 | 第23-24页 |
| ·中空间 | 第24-26页 |
| ·视觉角度与植物设计 | 第26页 |
| ·仰视 | 第26页 |
| ·俯视 | 第26页 |
| ·平视 | 第26页 |
| ·人的行为需求与植物景观设计 | 第26-34页 |
| ·植物景观对步行活动的行为支持 | 第27-31页 |
| ·步行活动的行为特点 | 第27页 |
| ·步行活动与植物配置特点 | 第27-31页 |
| ·植物景观对行车活动的行为支持 | 第31-34页 |
| ·行车活动的行为特征分析 | 第31页 |
| ·行车活动与植物配置特点 | 第31-33页 |
| ·城市行车环境下的植物配置模式 | 第33-34页 |
| ·人的情感需求与植物景观 | 第34-37页 |
| ·植物景观满足城市归属感 | 第34-35页 |
| ·植物景观加深城市认同感 | 第35页 |
| ·植物景观展现场地精神 | 第35-37页 |
| ·人性化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分析——以南京路步行街为例 | 第37-42页 |
| ·南京路步行街的历史背景 | 第37页 |
| ·周边环境特征分析 | 第37页 |
| ·游人活动特征分析 | 第37-38页 |
| ·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分析 | 第38-40页 |
| ·讨论与建议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现代城市植物景观以自然为本的追求 | 第42-56页 |
| ·走向自然的城市生态植物景观 | 第42-45页 |
| ·城市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现状 | 第42-43页 |
| ·城市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目标和发展趋势 | 第43-45页 |
| ·运用植物景观,改善城市环境 | 第43页 |
| ·恢复和重建城市物种多样性和提高景观丰富度 | 第43-44页 |
| ·构建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发挥自维持机制,让自然做功 | 第44页 |
| ·形成绿地网络系统,构筑生态廊道 | 第44-45页 |
| ·构建自然、生态植物景观的途径 | 第45-48页 |
| ·协调人与环境需求,发挥植物生态功能 | 第45页 |
| ·重视场地环境基础,因地制宜 | 第45-46页 |
| ·模拟自然群落特征,构建符合生态位原则的复层植物群落 | 第46-47页 |
| ·选用乡土树种为主,恢复地带性植被,体现地域特征 | 第47页 |
| ·营造春景秋色的季相景观,提高景观丰富度 | 第47-48页 |
| ·推广立体绿化,提高城市植物景观生态绩效 | 第48页 |
| ·近自然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分析——以肇家浜路、淞沪路道路绿化为例 | 第48-56页 |
| ·概述 | 第48-49页 |
| ·植物现状调查分析 | 第49-54页 |
| ·肇家浜路道路绿带植物现状调查分析 | 第49-51页 |
| ·淞沪路道路绿带植物现状调查分析 | 第51-54页 |
| ·对比分析与讨论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植物与城市其他景观元素的协调 | 第56-68页 |
| ·城市建筑环境与植物配置 | 第56-60页 |
| ·植物配置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 | 第56-58页 |
| ·建筑构件与植物景观的配置特点 | 第58-59页 |
| ·建筑环境植物景观的配置原则 | 第59-60页 |
| ·城市景观小品与植物配置 | 第60-63页 |
| ·城市景观小品概述 | 第60-61页 |
| ·城市景观小品的植物配置特点 | 第61-63页 |
| ·与建筑、小品协调的城市植物景观——以昌平路道路绿化为例 | 第63-68页 |
| ·昌平路概述 | 第63-64页 |
| ·与建筑、小品协调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分析 | 第64-67页 |
| ·讨论与建议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设计实践—上海市桂箐路植物景观调整 | 第68-72页 |
| ·项目概况 | 第68页 |
| ·现状分析 | 第68-71页 |
| ·人群需求分析 | 第68-69页 |
| ·植物景观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69-71页 |
| ·措施 | 第71-72页 |
| ·改造扩建 | 第71页 |
| ·群落调整更新 | 第71页 |
| ·景观元素丰富 | 第71-72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2-75页 |
|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讨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