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寻租理论的发展和权力寻租 | 第15-19页 |
·理论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权力寻租 | 第16-19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层级代理关系 | 第19-21页 |
·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文章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22-23页 |
2. 回顾美金公债舞弊案 | 第23-33页 |
·美金公债的发行 | 第23-25页 |
·美金公债舞弊案发生背景 | 第25-26页 |
·孔祥熙鲸吞美金公债 | 第26-28页 |
·美金公债舞弊案曝光引发国内“倒孔风潮” | 第28-29页 |
·案件调查过程和最终处理结果 | 第29-33页 |
3. 美金公债舞弊案中权力寻租的理论分析 | 第33-43页 |
·理论分析舞弊案发生过程的权力寻租 | 第33-40页 |
·贪污舞弊中的理性经济人 | 第33-35页 |
·债券回收中信息不对称 | 第35-36页 |
·国库局内部层级代理关系 | 第36-38页 |
·参与人员的权力空间 | 第38-39页 |
·特定环境中的经济人选择 | 第39-40页 |
·调查处理中的权力寻租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权力寻租在美金公债舞弊案中存在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 | 第43-49页 |
·权力寻租存在的原因 | 第43-44页 |
·带来的危害 | 第44-47页 |
·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遭受到破坏 | 第45-46页 |
·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行并导致权力滥用和腐化 | 第46页 |
·政府的信誉受损同时丧失认同感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总结 | 第49-55页 |
·权力寻租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 第49-51页 |
·预防治理寻租性腐败的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