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典型连续倒塌事件及对设计方法的影响 | 第9-12页 |
| ·Ronan Point 公寓倒塌事故 | 第10-11页 |
| ·Alfred P. Murrah 大厦倒塌事故 | 第11-12页 |
| ·世贸中心大厦倒塌事故 | 第12页 |
| ·连续性倒塌问题的对策 | 第12-15页 |
| ·结构鲁棒性的应用 | 第13-14页 |
| ·抗震设计与抗连续倒塌设计的比较分析 | 第14-15页 |
| ·抗连续倒塌性能评价方法 | 第15-16页 |
| ·直接设计法与间接设计法 | 第15-16页 |
| ·能量法 | 第16页 |
| ·抗连续倒塌规范现状 | 第16-18页 |
| ·美国总务管理局 GSA2003 | 第17页 |
| ·美国国防部 DoD2005/2009/2010 | 第17-18页 |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第2章 连续倒塌数值分析方法 | 第21-29页 |
|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 ·纤维梁模型 | 第22-25页 |
| ·纤维梁单元材料本构模型 | 第22-23页 |
| ·试验对比 | 第23-25页 |
| ·壳单元模型 | 第25-28页 |
| ·壳单元材料本构模型 | 第26页 |
| ·试验对比 | 第26-28页 |
| ·局部破坏的模拟 | 第28-29页 |
| 第3章 RC 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29-49页 |
| ·框架混凝土算例与模拟分析 | 第29-31页 |
| ·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算例 | 第29-30页 |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 第31-4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 ·RC 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分析 | 第33-37页 |
| ·结构连续倒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 ·RC 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评价方法 | 第40-47页 |
| ·RC 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验算步骤 | 第41-43页 |
| ·角部区域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 ·内部区域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4章 RC 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49-73页 |
| ·塑性铰线法在板柱结构 PC 设计中的应用 | 第49-53页 |
| ·传统的基于条带法的抗连续倒塌设计 | 第49页 |
| ·基于塑性铰线法的抗连续倒塌设计 | 第49-53页 |
| ·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机制研究 | 第53-59页 |
| ·板柱结构典型算例 | 第53-54页 |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54-55页 |
| ·板柱结构体系连续倒塌机制分析 | 第55-59页 |
| ·板柱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评价方法 | 第59-69页 |
| ·板塑性铰线法设计步骤 | 第59-62页 |
| ·角部区域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62-64页 |
| ·周边区域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 ·内部区域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 第66-69页 |
| ·塑性铰线法在设计中的应用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主要结论 | 第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