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6页 |
| 引言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生物絮凝技术现状以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8-27页 |
| 1 现阶段生物絮凝技术对水产养殖的价值 | 第18-19页 |
| 2 絮凝机理 | 第19-20页 |
| ·架桥作用 | 第19页 |
| ·电中和作用 | 第19-20页 |
| ·网捕作用 | 第20页 |
| ·化学反应作用 | 第20页 |
| 3 影响絮体形成的因素 | 第20-23页 |
| ·温度 | 第21页 |
| ·pH | 第21页 |
| ·金属离子 | 第21-22页 |
| ·碳源 | 第22页 |
| ·氮源 | 第22页 |
| ·碳氮比 | 第22-23页 |
| ·TSS | 第23页 |
| ·混合强度 | 第23页 |
| 4 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生长及适应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氮 | 第23页 |
| ·pH | 第23-24页 |
| ·温度 | 第24页 |
| 5 生物絮凝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 6 展望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循环水养殖模式及生物絮凝养殖模式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27-38页 |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7-30页 |
| ·实验鱼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设置 | 第27-28页 |
| ·捕捞器材 | 第28-29页 |
| ·样品采集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 2 结果 | 第30-35页 |
| ·鱼体生长情况 | 第30-33页 |
| ·酶活性 | 第33-35页 |
| 3 讨论 | 第35-38页 |
| ·不同养殖模式对吉富罗非鱼生长状态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不同养殖模式对吉富罗非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循环水养殖模式及生物絮凝养殖模式下的水质情况及对吉富罗非鱼免酶活性的影响 | 第38-51页 |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9-42页 |
| ·实验鱼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设置 | 第39-40页 |
| ·捕捞器材 | 第40页 |
| ·样品采集 | 第40-41页 |
| ·分析方法 | 第41-42页 |
| 2 结果 | 第42-48页 |
| ·水质指标 | 第42-43页 |
| ·絮体情况 | 第43-44页 |
| ·饲料、残饵粪便、絮体等营养含量的情况 | 第44-45页 |
| ·免疫酶活性 | 第45-48页 |
| 3 讨论 | 第48-51页 |
| ·不同养殖模式下水质情况 | 第48-49页 |
| ·絮体情况 | 第49页 |
| ·不同养殖模式对吉富罗非鱼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